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44)

已有 2155 次阅读 2021-8-16 07:05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44

武夷山

 

 第一则

     采用本文方法对期刊指标进行研究能带来较好的启示意义。

 

1.     “根据XXX的研究可知,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是属于成本型指标”。

     这个判断不太准确。半衰期这个指标,不能说越小越好,也不能说越大越好,它主要反映学科特征。例如,历史学、考古学期刊的半衰期必然较大,但不能说是坏事。

    建议作者不要采用全部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只采用那些毫无争辩是“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指标。

 

2.     “本研究从553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样本中随机抽取500份数据用于BP神经网络的训练,余下的53份数据用于检验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

    为什么分为500份和53份这两个集合?有何依据?50350行不行?400153行不行?应该说明。

    另外,此处采用随机抽取方法不一定合适。比如,若恰巧随机抽取到了影响因子较高(低)的刊物,剩余的53份刊物的平均影响因子比另外500份刊物的平均影响因子要低(或高),则本文结论会大打折扣。

 

3.     文字录入中的错误较多,仅举两例。

“其与参数均设置为内置默认值”,应为“其余参数...... ”。

“被影响度综合影响矩阵T的各列之和,表示其他所有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i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之和,称为被影响度。”

i后面那个“对”疑为“的”之误。

     

第二则

    作者说,“国内外学者对零被引率的研究较多集中于零被引论文的形成因素和各学科零被引情况,但对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学科期刊发表的不同类型、内容长度和质量等特征的论文集合,在出版后不同引用时间窗口中的论文零被引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比较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

    这说明,作者的文献搜索还不完整。至少,Regularity in the time-dependent distribution of the percentage of never-cited papers: An empirical pilot study based on the six journals. J. of Informetrics, 8(1): 136-146 (2014)一文,正是与本文作者所做的事类似的工作,且采用了6种期刊。事实上,在南京大学胡泽文的博士论文中,“系统性的分析与比较研究”这些事都做了。希望作者检索一下学位论文库,如果觉得这篇博文有参考价值,可加以引用。另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潘云涛等的著作《论文零被引面面观》,里面有些章节恰好是作者认为“文献较少”的那些研究。

    作者文章的最后一段从提高影响因子的角度来建议多发综述论文,太功利。建议从更加正面的角度来倡导多发综述。

 

原稿第5页,“几乎不在变化”,应为“不再变化”。

 

第三则

 

1、因特网出现之前,除了少数读者给作者写信进行交流外,广大读者都只能是潜水者。因此,“读者研究”为潜水者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参照。不知国外有没有人将Readerlurker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如果有,可以补充一下此类文献。

2、间隙性的潜水者似乎译为“间歇性的潜水者”为好。间隙表示空间,间歇表示时间。

3、De-lurker译为“浮出水面者”是否更贴切?

4、1中,“理论用途”栏对应的“设计性”是什么意思?不好理解。其英文原文是什么?可以再斟酌一下如何表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99953.html

上一篇:未来学素养的关键要素——反思能力
下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2)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4 李宏翰 杨正瓴 魏瑞斌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