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17)

已有 1798 次阅读 2021-5-25 07:1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17

武夷山

 

第一则


本文工作做得较扎实,很好。可以考虑的改进之处:

1.  有些诺奖得主的代表性论文不止1篇,以哪一篇为时间起点?用最早的1篇?这样关键的选择还是要交代一下。用“具体处理方法见某文”的方式来应对,不太合适,因为不能强迫读者同时读另一篇文章。

2.  关于获奖年龄变化趋势的解释,我建议本文作者统计一下获奖者的学历。我猜测,如果早期的获奖者不一定都有博士学位,后来的获奖者几乎全有博士学位,则自然获奖年龄会增大,因为学习期延长了。再后来,“获奖者几乎全有博士学位”的状况不再变化,则获奖年龄也不再增加了。不过,如果作者没有时间补做这一分析,也不影响本文的发表。

3.      关于诺贝尔奖得主研究的英文文献并不少,本文引用得太少。建议作者系统地检索一次,将相关文献都尽量引用。如果检索结果是,与年龄相关的英文文献只有这两篇(我估计不是这样),那也没有关系,那毕竟是检索之后得出的结论。

4.      参考文献23的作者是“赵红州”,不是“赵红洲”。

 

第二则


 

本文做得较规范。可改进之处:

1.      现在每个图的期刊排列顺序是固定的。这是个什么顺序呢?实在看不出来。显然,根据各个图有关期刊的指标数值大小来排列才比较合理。否则图形很乱,失去了图的意义。

2.      既然《情报学报》2003年后指标缺失,就将其从样本中剔除较好。

3.      将期刊分为四类(包括图书情报类)来分析,没有多大意思。尤其是,图书情报期刊中的大多数文章,要么属于情报学,要么属于图书馆学,而不属于“图书情报”。建议作者去掉这一部分,而补充做一下每一刊物的高被引论文数与零被引论文数之比。高被引率越高越好,零被引率越低越好,故“高被引率/低被引率”也许可用以评价期刊的质量或影响。将分子、分母中的“论文总数”一约,剩下的就是“高被引论文数与零被引论文数之比”了。

 

第三则


文章选题很好,工作做得细致。几点意见供参考。

1. 标题是否将“理论”改为“理论与方法”?举例说,我认为,向量空间模型和图论都属于方法,不具有多少解释力。齐夫定律等才是理论。

2. 是表达为“586条理论”,还是“提及理论或方法元素的次数”?请酌。用英语表达就是mentions of theoretical or methodological elements.

3. 能否在附录中将“586条理论”都列出?我怀疑,没有那么多种理论,其中有很多可归并。如果作者同意做归并,则正文中也要相应修改。

 

 

第四则


 

1.      几条假说都是常识性的,不需要实证研究也知道结论。而且每一假说对于贡献者和潜水者都不加区分,认为所有影响因素对于二者都发生同方向的影响,那还区分二者干什么呢?

2.      将从未发贴者定义为潜水者,近三个月发一次贴就算贡献者,二者的差异太小。自然不易比较出什么名堂。

3.      没有附上调查问卷,不知道作者如何做出相关判断的。

4.      样本量太小,面太窄。例如,64%以上的对象都是2125岁的,他们基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地位,那么,向他们调查“社会身份”类问题就没有多大意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88129.html

上一篇:从我接受某杂志的一次事实核查想到的
下一篇:这大概是刘则渊老师生前写的最后一篇书序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5 李宏翰 杜占池 郑永军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