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文理双跨“稀缺物种”莱特曼的哲思 精选

已有 4502 次阅读 2021-3-11 09:55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文理双跨“稀缺物种”莱特曼的哲思

■武夷山

(发表于2021年3月11日《中国科学报》)


2021年2月,美国Counterpoint(对位)出版社出版了Alan Lightman(阿兰·莱特曼)的文集,共17篇文章,书名为Probable Impossibilities:Musings on Beginnings and Endings(本文作者译为“或将发生的不可能性:关于开端和终极的沉思”)。

作者莱特曼生于1948年,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文实践教授,也在哈佛大学授课。他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同时担任物理学教授和人文学教授,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理科、文科双聘教授资格的学者。

2008年他与人合著的Radiative Processes in Astrophysics(《天体物理学中的辐射过程》)一书已被引用5600多次。他还有6部小说问世,其中1993年的首部小说Einsteins Dreams(《爱因斯坦的梦》)享誉甚高,畅销全球。该书有两个中文版,一是黄纪苏的译本(接力出版社,2005年2月),一是童元方的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他2000年出版的小说The Diagnosis(《诊断》)入选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决选名单。《华盛顿邮报》曾经称莱特曼为“科学家兼作家之桂冠诗人”,因为实在不好给他归类。

在《或将发生的不可能性》这本一听书名就相互矛盾(反而吸引人的眼球)的新著中,作者展示了他对可能性、不可能性、无、无穷等许多主题的哲思。他觉得,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就处于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间、无与无穷(无限)之间。

既是科学家又是小说家的莱特曼在本书中提出许多问题:空间能无穷地、无限地分割成越来越小的单元吗?空间能延伸到越来越大、直至无穷远的区域吗?意识能还原归结为物质性的大脑及其神经元吗?生命起源是怎么回事?生物学家能在实验室里创造出生命吗?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情况?有些问题,我们也许从未想过,但看到这些问题,就无法不去思考,无法不想寻求其答案。

别以为莱特曼只讨论这种纵横八荒的高大上问题,他也研究更接地气、更为大众的问题,比如笑之分析、记忆之变化无常、生命在宇宙中的独特性,等等。总之,他精彩地向读者普及了科学界目前对宇宙、生命和意识的认识,还介绍了比人类不知要大多少和不知要小多少的种种事物。

在《大爆炸之前有什么》一文中,他大胆地质疑“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观点,因为“在宇宙起源的量子迷雾中,因果性消融不见了”。在《宇宙性的生物中心主义》一文中,他怀疑人类存在是否真有意义,因为“宇宙中的生命仅如昙花一现,在宇宙时空的浩瀚展开之中仅为一瞬”。

但不要以为他是悲观派,其实面对这类问题,他的心态绝对是积极向上的。比如,由于生命在宇宙中极为稀缺,他“感到与其他生命之间也发生了凄美的关联”。他论证说,宇宙中的其他智慧物种一定同人类一样热衷于“搞科学,搞艺术,努力研究分析存在之宇宙全景并将其记录下来”。

同时具备深厚科学素养与生花妙笔的人属于人类中的“稀缺物种”,本书便是这个“稀缺物种”产生的珍稀产品,千万不要错过。

莱特曼的文理跨界能力是怎么来的呢?他父亲是开电影院的,母亲是舞蹈教师,也是盲文打字志愿服务者。他从小就既喜欢科学,又喜欢艺术。高中阶段他就自己做点科学小课题,创作诗歌,曾在州级的科学竞赛中获奖,也获得过全国英语文学教师理事会颁发的文学奖。

1970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以优等的成绩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7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到康奈尔大学做了两年天体物理学博士后,这一阶段他开始在一些小型文学杂志上发表诗作。1981年起,他开始发表一些科学主题的散文,之后越写越来劲,越写越娴熟,越写发表渠道越宽,越为更多读者知晓。

在我们国家,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过程中,比娱乐性的“跨界歌王”更需要的,是像莱特曼这样的文理双跨优秀学者。

《中国科学报》 (2021-03-11 第7版 书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76111.html

上一篇:我为译著《新星世》写的推荐语
下一篇:域外新书:萨哈罗夫传(2002)
收藏 IP: 219.143.174.*| 热度|

23 郑永军 尤明庆 张学文 李莉 李学宽 籍利平 晏成和 鲍海飞 黄永义 焦飞 杨正瓴 汤茂林 赵凤光 李毅伟 周忠浩 马鸣 杨金波 魏瑞斌 任胜利 史晓雷 刘全慧 梁洪泽 葛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