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李银河出自传

已有 4492 次阅读 2020-6-12 17:11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李银河出自传

记录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来源: 北京晚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 25     作者:

    《活过,爱过,写过》

    李银河 著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1980年代,李银河与王小波在

    匹兹堡郊区农场


    ▌陈梦溪

    李银河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人劝她写自传,她推脱说,等退休吧。退休后还是没有动笔。她的编辑又劝她,人老了身体状况不一样,心劲儿也不一样了,得趁早写。她还是拒绝,理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值得自传。一天看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的《获救之舌》,李银河忽然觉得,自传不需要非得写那些惊天动地的事就写一个普通人一生的琐事,也是有价值的。于是她从出生写起,以普通人的视角,平淡的笔调写了《活过,爱过,写过》,将生活中的小事写得趣味盎然。

    1952年李银河出生在北京,她的父母都是人民日报社的编辑,从小她就住在东华门的一座四合院里,那是人民日报的员工宿舍。童年的记忆最深刻的,便是从南到北穿过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去父母单位看电影、洗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银河并不是她出生时候的名字,七岁之前她都叫“李三反”,因为1952年刚好赶上“三反”运动,许多父母都给孩子取这个名字。李是随母亲姓,她家中兄弟姐妹四人,两人随父姓,两人随母姓,可见父母都是开明的知识分子。

    李银河在娘娘庙上学前班时,头一回对自己的个性有了意识,联欢会上,她哆哆嗦嗦硬着头皮演出,就是因为害怕在公开场合演讲。后来她主动要求从北大调到社科院,也是因为不喜欢当老师讲课,更愿意埋头写东西,就连出书的发布会也不想演讲,只希望对谈,有人能一问一答地跟她聊天,这样才有兴趣往下聊。

    王小波是李银河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在自传中详细地记叙了与王小波的婚恋故事,从手抄小说《绿毛水怪》结缘,到热恋时情书互递,结婚后出国留学并借机穷游,再到回国共同生活,甜蜜浪漫、诙谐有趣,呈现了一个更加生活化的王小波和一对精神伴侣的日常生活。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银河,成长记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那一代人在物质和精神的沙漠里经受磨砺,认清了现实与自我。“目前,我已到耳顺之年,死神之钟时时在我耳边响起,就像一场比赛最后一圈裁判的提醒:你会死的,每个人都会很快死去。每一个人对于这件不可避免的事都无能为力。”就像研究社会学一样,李银河对于生死问题也同样淡泊并乐观,余下的日子里,她想遵从内心的直觉,继续用生命追求快乐,这样“离世时才不会有丝毫遗憾”。

    对话李银河:我是个不喜欢吵架的人

    书乡:您的父母是在人民日报工作,您的个性比较像谁,父母谁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李银河:我的父母都属于三八式干部。他们当年都是1937年、1938年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我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真正的理想主义吧,当时他们参加革命,就是为了争取民主自由,改善中国的状态。我觉得他们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的理想主义,去世后他们的遗体全都是捐献的,供科学研究用。我父亲是抱负比较大,情绪比较激烈,承受的挫折也比较大。我妈妈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她有一次看了电影《巴顿将军》就总是跟我讲:一切富贵荣华都是过眼的烟云。我一直是挺认同妈妈这个观点的。妈妈还说:每个人一生,就做他自己能做的那点事儿就行了。她不像我父亲老想建功立业,我觉得这方面我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

    书乡:您说自己是一个不喜欢吵架的人,您是一个理性大于情感的人吗?面对无可避免的冲突,您第一反应是逃避吗?

    李银河:确实是这样。我是一个特别不会当场跟对方激烈冲突,就那种你一句我一句的吵架。因为从小在家里从来没见过,所以一看到吵架,我的第一反应会是逃走。我是比较理性的人,比如说怕虫子、怕黑,这些我都不怕的。我应该说是一个理性大于感性的人。

    书乡:您写您从小是个乖乖女,大队长,后来似乎每一次人生的重大选择都是世俗意义上的“叛逆”,这是为什么?您认为您是个极有主见的人吗?

    李银河:我觉得其实“文化大革命”中断学业对我影响比较大,要是照以前我的路数,就是从小学到中学上大学,然后找个工作,就会一直这样下去了。可是,在我14岁上完初一的时候,就发生“文革”了,然后整个中断学业,一切都靠你自己。如果你要是不看书,没有人逼你看书,你要是不学习,没有人逼你学习。我觉得这个对我影响真的很大,比如说假如我喜欢文学的话,我会一直小学、中学、大学上文学系什么的,这一大套非常标准。可是中断学业以后,就是一切靠自己选,而且是凭自己兴趣。所以我看书就是这样,一本书我能看的下去我就看,看不下去就把它扔下,全凭兴趣。那么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什么的,也非常自由,自己来想这件事儿是对是错,没有被灌输什么东西。这点对我的后来挺重要的,就是说一切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自己来想,独立的观察、独立的分析、独立的决定、独立的选择。

    书乡:是什么原因让您多年来一直保有一颗童真的心?

    李银河:纯真应该是我的个性。有位出版人对我说了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他说:“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单纯质朴的人”。我能保证从我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真的,要是说假话我是会脸红的。可能是在我成长的环境里,坏人比较少吧。就是人家拿了真实情况出去害你的,这种情况我遇到的比较少,几乎没有发生过。所以我应当说还是比较单纯的,能够保持童心的。而且我觉得保持童心是最不累的生活方式,要是老什么事儿去想、算计、防范、说假话,那得有多累?要是任何情况下,你的第一反应都是真的,那你多么轻松愉快呀。

    书乡:您在与王小波先生恋爱婚姻期间,两个人个性是相似的还是互补的?

    李银河:我觉得我们俩是属于相似的,不是互补的。他喜欢的正好也是我喜欢的,他不在乎的也是我不在乎的,比如说物质生活吃饭要吃的特别好,我们俩都不太在乎,吃饱不饿就行了,各方面都应当说是比较相似的。我们俩没什么需要磨合的地方,20年相处根本没有吵过架,属于灵魂的契合度特别高的。

    书乡:网友们在议论离婚冷静期,您当时结婚是冲动还是理智思考的结果?有过“恐婚”的想法吗?

    李银河:我们1977年认识,到1980年结婚。当时绝对不是冲动,也不是理性思考,完全是因为激情之爱,他先爱上我的,然后我也回应了他。他在一个笔记本上还写过一封没发出的信,他去世之后我才看到,就说当初他追求我的时候,我山呼海啸的回应。这是他当时的感觉,对我的评价。我对他的回应是非常激烈的,也是发生了爱情的。所以我们俩的结合,既不是冲动也不是理智思考,而是因为爱情,两个人已经爱的很深了。当时王小波是在职大学生在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我们是悄悄地领证,因为当时学校不许结婚。恐婚是根本没有的,当时想的就是当然要结婚,而且是白头偕老的那种,我们是海枯石烂心不变的,都生怕失去对方,怎么会恐婚呢。

    书乡:您经常上网吗?如果有网友负面的言论会影响到您吗?

    李银河:我现在一天基本就是一个三段论,上午写作,下午读书,晚上观影,这是一天三段最主要的时间,就是这么度过的。网友的负面言论我从来不看。我不愿意心情受打扰,尤其我搞的研究比较前卫,就会有人非常激烈地反对我。我现在退休了,在我上班的时候,他们经常打电话写信到院里。我记得同事说:干脆,咱们办公室电话,改你专线得了。当然有的人是打电话来骂人的,有的是来想来咨询性方面的问题,非常激烈的评论总是有的,我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笑置之。我现在就这心态。

    书乡:您未来二十年最想做的事什么?有什么一直想尝试却还没做的事吗?

    李银河:其实我有点文学情节,虽然我一辈子搞的是社会学,但是退休之后开始写小说,我特别想做的是我真的能写小说,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但是写小说的冲动不是能老有的。另外我快出版格言集了,随笔集也出了好几本了。还会继续写一点儿随笔、时评杂文、格言之类的。反正一直写,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写,法国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文学家叫巴塔耶。他有一句话说,写作是人生最重要的行动。我挺赞同他这个的,就是我写故我在,我不写故我不在。这是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儿,不管写什么吧,一定要写一直写,一直写到死,争取把写作的冲动,一直保持到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37617.html

上一篇:工厂化养蚕:这可能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下一篇:加感线圈发明人 充满“反转”的求学历程
收藏 IP: 219.142.144.*| 热度|

2 杨正瓴 梁洪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