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旧文重温: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教育培训

已有 5293 次阅读 2007-12-4 07:08 |个人分类:旧文重温|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教育培训

武夷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1997年第4期)

关于"知识经济",国外有各种叫法,其含义大同小异。例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小瑟罗1996年发表了题为《资本主义的未来》的专著,书中提出了"脑力产业"(brainpower

Industry)的概念。他之所以将书名定为《资本主义的未来》,是因为他觉得,脑力产业的崛起将形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冲击。为什么这样说?在奴隶社会,谁拥有奴隶谁厉害,因为劳动力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封建社会,谁拥有土地谁厉害,因为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谁拥有资金谁厉害,因为扩大再生产主要靠资金。随着脑力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提升,应当说,谁拥有高智力的知识劳动者谁厉害。但是,当今世界,哪个资本家能拥有知识劳动者呢?资本家只能雇佣他(),并不能拥有他()。相反,知识劳动者却往往能痛痛快快地炒老板的鱿鱼,他(她)想跳槽就跳槽了,老板根本挡不住。这样来看,发达国家的现行制度确实已不同于早期的资本主义制度了。

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今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现在似乎还看不清楚。但我觉得,如果发达国家较有效地推动其脑力产业或知识经济的发展,则有可能给其现行制度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不容否认的。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必须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

瑟罗还以为,技能是使一个国家能够保持长久优势的唯一源泉。资源总有坐吃山空的一,而技能的完善与更新则是永无止境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指出,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与劳动力培训相关的投资,已占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相形之下,我国的劳动力培训则比较薄弱。不少基层单位的领导不太愿意在在职培训上花钱,生怕受训者长了本事后调走,白花了培训费。这种只从局部利益考虑问题的眼光似乎短浅了一些。十年前,我曾随团访问匈牙利国家技术情报中心(OMIK)和其他一些图书情报单位,这个小国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例如,国家有法律条文规定,任何人通过了国家举办的外语水平考试,都可以加工资,如果再通过第二门外语的水平考试,则可再加一次工资。因此,老百姓中学外语者很多。OMIK的职工若业余时间就读大学,单位会尽量给予照顾,比如复习迎考期间可适当缩短上班时间,考试的日子给公假。如果选修图书情报专业,则享受的优惠更多。我曾问东道主,"如果享受过各种照顾的职工读完学位后又调走,那单位不是亏了吗?"他回答说:"不要这么狭隘地看。调到别的单位不也是为匈牙利工作?再说,我单位新调入的人,在原单位不也受过培训吗?"我的体会是,只要全社会都重视教育培训,本位思想就不难清除了。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如今的匈牙利也许不再推行这样的法律与规定了,但他们当年的这些做法和见识对我们仍是有借鉴意义的。

国内有些热心地倡导"知识经济"的同志似乎认为,在知识经济中,人的知识、智慧最重要,所谓硬件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因此,知识经济将给硬件相对缺乏的中国提供实现历史性超越的良机。我认为,这一看法有失偏颇。必须看到,尽管"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特别强调人的知识、智慧与技能,但它仍孕含另一重要侧面――物化的知识。先进的电信设施、自动化的生产设备、精巧的科学仪器等等,无不凝聚着设计人员、工程人员的多年心血,它们都是物化了的知识。我国在仪器、设备的研制生产方面从总体上说是相当落后的,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可能仍不得不以引进为主。一方面加强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扎扎实实地抓“硬件”(包括引进、消化、自主研制与生产等各方面的工作),两者配合起来,才能稳健地走向未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031.html

上一篇:科学进步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促进交叉学科研究》述评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