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地理因素与科学合作如何互相影响

已有 2649 次阅读 2019-9-22 06:14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理因素与科学合作如何互相影响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9月20日)


2018年10月,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了三位波兰学者合著的The Geography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本文作者译为“科学合作地理学”)。

科学活动日益由多维合作网络所定义。尽管全球科学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该现象被称为“科学之合作转向”),地理对于科学这一认知事业来说仍然至关重要。学者和科研机构之空间分布及空间距离影响着他们进行相互合作和取得重要科研成就的概率。同时,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源自或依赖于其在全球科研合作网络中的位置。

简而言之,本书探讨了两大问题:地理因素何以影响着科学合作,科学合作又如何影响着科学的空间布局(科学活动在哪里发生)。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导致“科学之合作转向”的历史脉络进行重新梳理,需要考察科学与地方的相互关系,还需要对不同层次科研合作的空间模式进行分析。本书结合不同的概念、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关于科研合作地理学的综合性理论框架。具体说来,本书对科研合作之空间研究所需的数据源、测度指标和方法论考虑进行了综述回顾,描述了个人、机构、城市、区域、国家和国际等不同层次上科学合作的空间模式,尤其关注以下主题:科学的国际化、全球科学网络的演化、合作—业绩关系的地理模式、科学合作地理学的中心—边缘逻辑,等等。

本书还解释了跨地域科研合作的驱动力和过程,勾勒了科学合作地理学的理论框架,描述了个体层次、团队层次和组织层次上的合作过程,以及导致科学之合作转向的历史进程。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是:尽管交流手段日益发达,国际合作蓬勃发展,但利用国际科学合作的机会是非常不平等的。

理解科研合作的过程和模式,对于科学元勘、区域研究、科学计量学、研发政策、社会经济地理学和网络分析等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及科研机构管理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会发现本书对于自己的特殊启示意义。而关注实际问题的普通读者可能偏好本书对欧盟、美国和中国各自科学合作政策及科研合作政策工具的介绍,书中通过一些案例分析了这些国际合作政策的出台背景、发展历程和实施效果。

本书三位作者都工作于波兰华沙大学欧洲区域与地方研究中心,第一作者Agnieszka Olechnicka女士是该中心的主任,助理教授;第二作者Adam Ploszaj也是助理教授,他就区域发展和科研政策问题给欧盟、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署等机构提供过多次咨询,也曾发表过科学计量学方面的论文;第三作者、助理教授Dorota Celińska-Janowicz女士的研究方向是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则渊及同事在发表于《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一期的《世界科学学的序曲——波兰学者对科学学的重要贡献》一文中曾指出,是波兰学者首倡“科学的科学”这一说法,这是波兰对科学学的开创性贡献。如果说,波兰人提出的科学学新学科概念是世界科学学史上开创阶段的序曲,那么,英国科学家贝尔纳1939年出版的《科学的社会功能》就是科学学开创阶段的高潮和奠基性巨著。

从世界科学学的历史进程看,这相当于继波兰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波兰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之后,由波兰人引发的科学学研究是对世界科学学发展的又一大贡献。既然波兰在科学学领域拥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我们对三位波兰学者撰写的《科学合作地理学》(该研究领域属于科学学)一书就理应给以特别的关注。

《中国科学报》 (2019-09-20 第7版 书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98972.html

上一篇:[转载]荒野小工匠
下一篇:在学习雷锋的日子里(初二作文)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10 刁承泰 尤明庆 谢力 周忠浩 周春雷 农绍庄 杨正瓴 李学宽 汤茂林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