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谈科技辞书

已有 1775 次阅读 2018-10-31 06:12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谈科技辞书

武夷山


网络时代,为何仍需科技辞书 

■本报记者 胡珉琦


1994年10月29日,钱学森发现《现代科学仪器》中的一篇文章《从智能仪器到虚拟仪器——现代仪器的重大进展》译名不妥。他认为,intelligent instrument 是把一部分测试工作纳入仪器,所以应译为“测试仪”;virtual instrument是把测试的安排也纳入自动化程序了,所以应译为“试验仪”。这里的“仪”是指机器,不是人操作;“测试”是由规定的操作,而“试验”就不是死规定了,按情况机动。

《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发表的这篇有关钱学森院士术语规范情节的文章说,他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也是术语规范化的坚定践行者。

事实上,对科研人员来说,学术的发展、知识的分享,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规范的表达。在如今网络信息获取极为便捷的时代,词典仍应是他们必备的工具之一。

更具权威性

科学网资深博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武夷山曾经参加过相关学科的百科全书词条撰写工作,他表示,像百科全书这样的编写出版的确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具体到每个词条都需要反复修改和审核,也因为它有明确且严格的规范要求,有诸多相关学科专家的参与,层层把关,才保证了这类书籍的权威性。就这一点而言,科技词典势必要优于维基百科这类内容自由、编辑自由的开放式网络知识库。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局限在于,由于投入成本高,频繁更新不太现实,可更新太慢又可能赶不上需求。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杨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社会分工总是越来越细,科技词典与网络知识库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并不是替代关系。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知识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大概了解,那么网上查询就可以基本满足需求。相反,如果在专业论文的写作或者专业报告中使用这些知识,就需要有非常可靠的出处、来源,有公认的解释说明。这时候,词典就是优先考虑的,毕竟它的核心功能还是在的,它代表了人类知识最基础最经典的那部分,可信度和可利用度是绝对有保障的。

他认为,这类书籍与基础科研工作是一样的,它就像一座建筑的地基,不管楼面如何设计、翻新,基础必须夯实,而且不能频繁变动。

武夷山也坦言,这类基础性科技工具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受到的重视是不足够的。“所有出版社都是市场导向,但仍应该有部分出版社具备这样的意识,用一部分收入去支持这类严肃的基础性的精品的内容生产。”同时他也指出,这类书籍的出版不能只靠出版社,也需要科技团体机构出面进行组织牵头,提供一部分资金的支持。

如何更贴近需求

针对科技词典遇到的需求问题,武夷山的看法是,便利性只是提升需求的一个方面,它要求从事科学传播的、图书情报学的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工具产品,从而让用户在网络时代能更方便地获取这些经典知识。

与此同时,他认为当下更重要的是,能向受众提供一种示范,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书籍是有用的,即便去图书馆查阅不那么方便,也是值得的。

“我个人的感受是,百科全书对我很重要,我获得的收获很大。”武夷山说,一般来说,科技辞书一类的工具书对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价值比较高,其实不全是如此。“如果这些工具书能被跨界使用,那么它的应用范围可以很广。”

任何人想要研究或者仅仅是学习了解一个相对陌生的学科领域,完全可以通过这些书特别是各类百科全书,迅速掌握这个领域迄今为止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信息,它是一种很好的渠道。前提是,大众得知道它们的存在。

武夷山举例说,他发现美国的中小学教材在书本的空白处,常常会开一些窗口,介绍一些类似词条解释的小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是与教材内容完全无关的。“如果我们也能在教材或者科普图书中作类似的尝试,其实就是在拓宽各学科工具用书的传播途径。”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由于辞书一类的工具书往往集中在图书馆内,想要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价值,还需要有相对专业的咨询专家指导用户去使用。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既没有专家能在图书馆真正提供这样的服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一些基本的检索工具,也很少能从老师那里得到这些建议。”在他看来,如此,科技辞书的价值也就很难得以传授。

《中国科学报》 (2018-10-26 第1版 要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43678.html

上一篇:[转载]羞于说话之时
下一篇:[转载]陈四益忆永厚: 休休,公毋渡河,毋渡河
收藏 IP: 106.120.62.*| 热度|

5 张忆文 宁利中 陈楷翰 冯大诚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