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谈博客阅读 精选

已有 7175 次阅读 2018-7-9 08:41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博客阅读中传递科学价值

  2018-7-9

 

■本报记者  韩天琪






科普要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科技素养较高的人向科技素养较低的人的科普,比如专家对中学生的科普;另一方面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科普,比如一些生物科学的研究者也对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感兴趣。他们不一定专门去看这方面的专业书籍,但可以通过科学博客了解相关信息。比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邢志忠博主的相关科普文章就非常生动有趣。第二种科普是广义的科普,不一定局限于自然科学,而是不同学科的知识。


阅读别人推荐的东西,我们无法对所阅读内容的质量进行选择和判断,是被动的。而从科学博客接收信息对阅读者来说是一手信息,更有选择权,也更敏锐、更有判断力。


《美国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发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博士后Paige Jarreau女士的博文“Who Reads Science Blogs?”(《谁在阅读科学博客?》)。


该研究随机选取了40个科学博客,又从这些博客的读者中随机抽取2955人,对之进行问卷调查,创立了科学博客用户概况数据库。研究对科学博客的阅读者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在中国,科学博客也是科学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那么它的阅读者们都有什么特点?科学博客怎样借由它的读者发挥传播功能呢?


博客阅读者的分类


Paige Jarreau的研究把科学博客读者划分为动机不同的三类群体:追求娱乐的单向用户;追求特别信息的用户;超级用户。他们出于不同原因而阅读科学博客,但都具有寻求社区的倾向。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武夷山深耕科学网博客多年,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大量博文,同时拥有一批博客读者。在武夷山看来,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博客的读者就是科学博客的作者。“他们自己就是科学博客的活跃作者,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博文进行阅读、评论和分享。”


以科学网博客为例,由于其承担了社群功能、学术交流功能、学术信息传播功能等多重功能,其阅读者也分为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阅读动机。


“在社群功能方面,科学网博客的阅读群体阅读科学博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博士生群体,他们通过科学博客寻求广义的指导。科学网上各种类型的文章很多,学术界权威、教授、博导等在博客上写自己的科研心得、带学生的体会等。这样的文章对于在读博士生是有启发的。二是年轻科研人员之间的互相打气。普遍来说,青年科研人员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和科研、生活上的困惑和困难。在科学网上可以找到同侪互相支持、互相打气。三是作为繁忙研究工作的释放。有休闲式的释放,也有‘吐槽’等。”武夷山介绍道。


在学术信息交流方面,期刊论文是科研工作者获得行业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虽然阅读科学博客不能完全被看作是获得行业信息的补充渠道,“不过有一些博主的博客内容是学术性内容的介绍,也给读者产生了启发”。武夷山举例说,“比如有的科学网博主很重视我发布的一些学术相关信息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很多人还会找来原始文献仔细阅读。不过,这在我的博客读者群中不占多数”。


在学术信息传播功能方面,武夷山的博客读者圈中就有一部分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想引进一些好的国外图书并翻译成中文,而我经常介绍一些新书。我们通过科学博客的渠道进行联系和沟通。”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科学博客的阅读者抱有不同目的进行阅读。“科学博客的阅读者中,大多数是对科学信息感兴趣的普通人,感兴趣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民生和新科技相关的领域。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通过阅读科学博客寻找研究和授课的启发、灵感和资料。”


在Paige Jarreau的研究中,情况与此类似。追求娱乐的单向用户人数最多,他们抱着追求娱乐的动机来阅读博客。他们对博主的写作技巧和独特视角感兴趣。他们一般不分享所读内容,不发评论,只是“单向”用户。这些人中,拥有理工农医学科较高学历者较少;而追求特别信息的用户自身往往也是科技人员。为满足这类读者的需求,博客作者应专注于提供独特信息,多给出文献引文和信息源的超链接。


科学博客的科普功能


李大光认为,科学博客的专业化程度太高的话,毫无疑问“外行”是看不懂的。“科学博客只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媒介,是否能够被阅读者关注和接受还是取决于内容。到目前为止,科学博客在普通人中的普及程度还不太高,其写作者和阅读者大多还是集中在学术群体或类学术群体中。”


鉴于科学博客的读者中还有一部分对各个学科知识感兴趣的“外行”,武夷山认为科学博客也要承担一部分科普功能。


“科普要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科技素养较高的人对科技素养较低的人的科普,比如专家对中学生的科普;另一方面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科普,比如一些生物科学的研究者也对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感兴趣。他们不一定专门去看这方面的专业书籍,但可以通过科学博客了解相关信息。比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邢志忠博主的相关科普文章就非常生动有趣。第二种科普是广义的科普,不一定局限于自然科学,而是不同学科的知识。比如科学网的冯大诚博主,他本人从事化学专业,也写化学专业的博客,但他最棒的博客是文字方面的。因为他对中国汉字演变方面的知识功底很深。”武夷山表示,看冯大诚的文章会很有收获,冯大诚博客的读者阅读这方面内容的人有很多。“很多专家也并不一定是全才,需要通过一个专业的渠道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信息,科学博客也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作用。”


保留阅读者主动权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传播渠道也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博客也正面对来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方式的挑战。


武夷山坦言,确实有很多科学博客中的精品内容会通过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进行传播。但对于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如果只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阅读,接收的信息永远是经过别人筛选的二手信息。“只阅读别人推荐的东西,我们就无法选择所阅读内容,也难以对其质量进行判断,是被动的。与此相比,读者从科学博客接收信息相对说来就是接触一手信息,在阅读一手信息时,他们拥有较多的选择,通过阅读一手信息,他们也变得更敏锐、更有判断力。”


李大光强调,科学博客中的对话、提建议、提问题的功能应当被重视。“有了这些功能,科学博客就不是简单的单向传播过程,而是有了自我创造、信息创新的加工过程,会吸引更多人,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谈博客阅读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23000.html

上一篇:拒收含有XX卡的快递----日记摘抄647
下一篇:[转载]“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有什么价值
收藏 IP: 1.202.73.*| 热度|

32 王德华 郑学军 史晓雷 刘洋 李泳 张忆文 高峡 傅蕴德 彭真明 赵凤光 李世春 胡泽春 胡志刚 周浙昆 黄安年 张晓良 姬扬 杨正瓴 刘钢 信忠保 都世民 刘玉平 王启云 许培扬 蒋大和 晏成和 蒋永华 张鹰 程少堂 hmaoi zjzhaokeqin Hyq189368537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