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xuere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ren07

博文

陈楸帆:与算法共舞

已有 3843 次阅读 2021-3-23 04:3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308239850.jpg


AlphaGo下围棋打败了顶级棋手,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出版了诗集,人工智能作画的新闻也常常见诸报端……今天,人工智能(AI)开始越来越多地涉猎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人类工作,甚至开始侵入有“人类最后一个边界”之称的小说领域。当AI开始写小说,作家将何去何从?人类与机器、算法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作为“80后”中国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陈楸帆曾多次斩获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大奖。他主动选择和AI一起完成的短篇小说集《人生算法》去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原创图书奖。321日,陈楸帆做客上图讲座,在题为《科幻中的人工智能》的报告中,与公众分享他和AI一起创作小说的体验。

AI正从方方面面改变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

陈楸帆经常在做演讲时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未来,AI真的会统治人类吗?”他觉得提问者一方面对AI有些过分高估,另一方面,可能低估了AI能做到的许多事,包括它在无意识中从方方面面改变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

“我现在会用手机管家的智能软件帮我接听电话,然后有时候我发现一个电话聊了很久,就会去后台看它到底接了一个什么样的电话。因为一般如果一个电话打进来,对方一听是人工智能接的,可能马上就挂掉了,但有时双方会聊得特别久,我就会好奇地去听录音,结果发现原来对方也是一个AI——就是两个AI都不知道对方是AI,或者说它们都没有被设置一个辩识程序,所以它们会一直聊下去。这是一个非常科幻的场景,但它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 陈楸帆向现场听众描述。在他看来,AI不一定需要具备一个人类的外形,也不一定具需要具备一个实体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一个完全无形的算法、一个云端上的程序,但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智能音箱等各种终端接通云端上的AI,让它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在未来成为可以陪伴每个人的一种真正智能的工具。今天,人们所使用的智能终端系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而且在可见的未来,这个数量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如此海量的AI是否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以及它与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不是一回事,陈秋帆觉得目前这还是未知之谜。

“美”是可以被计算的吗?

2018年,一个叫“Obvious”的法国艺术团队借助算法对14至20世纪里的数万幅人物肖像画进行了分析,然后模仿它们的笔触和风格,“画”了一幅题为《埃德蒙·贝拉米肖像》的画,在纽约佳士德拍卖会上以43.2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超出估价40倍。这样一幅借助AI创作的作品,在冲击人们对于传统艺术价值认知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作为第一幅由AI创作并放在主流拍卖行拍卖的作品,它具有一种历史性的价格。但我们也不禁要思考:像这样的作品,它的艺术价值在哪里?它的作者又应该是谁?是创作团队还是它学习的AI模型?或者说,它学习的几万幅画、甚至包括主创团队从网上的开源代码库里下载的代码、那些代码的原始作者,都应被视为其作者的一部分?”陈楸帆鼓励现场听众一起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

关于采集的数据某种程度上是否也具有“作者性”,陈楸帆还举了两个例子:201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微软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举办了一场题为“或然世界”的作品展。小冰也是通过AI技术对以往400年间在人类艺术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236位人类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学习,并生成新作品。有一个德国艺术家做的题为《路人记忆一号》的装置作品形成自路边即时生成的随机数据流:在装置下方有一个装有摄像头的小盒子,摄像头把每一个经过它的路人观看者的形象捕捉下来,通过算法随机生成两幅随时在变化的作品。

又比如,2019年,纽约菲利普斯拍卖行以6000多美元的价格拍卖了一个由AI制作的雕塑。“AI可能创造出无数多个这样的雕塑,但最后决定把哪一个拿出来拍卖的,还是人类。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关于人类所把持的最后选择权的问题。”陈楸帆说。

在陈楸帆看来,上述几个案例背后隐含着一个共同的逻辑,即:“美”是可以被计算的。从中人们可以思考:艺术作品的价格和价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美”这种感受,以往人们认为它只属于人类,在AI时代,它是否能够被计算出来?未来由AI制定的关于“美”的标准会不会取代当下的标准?每个人关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价值的感觉,在未来会不会被AI的工作所取代?在传统艺术市场里,人们认为一个艺术家在历史中的地位是由评论界或对他所属流派的认可来决定的,评判权由艺评家和学术界掌控,在未来,这种权力是否会被转交给算法和机器?

迎接挑战,主动与AI一起创作

陈楸帆自己就率先遭遇过AI的“冲击”。2019年初的一天,他收到来自《收获》杂志编辑的消息,说杂志社和《思南文学选刊》联合举办了一个“AI文学榜”的评选,特点是用AI当评委,前一年发表在所有主流文学刊物上的作品都会被输入系统,然后由AI根据其所认为的“优美程度”给每一个作品打分。那场评比中,起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等待摩西》名列第一,到了最后一天,当《小说界》杂志把它上年度的作品提交给AI系统后,榜单排名发生了变化——陈楸帆发表于2018年6月号《小说界》上的《出神状态》,以高出0.0001分的非常微弱优势战胜了莫言的作品,名列第一。陈楸帆在那篇小说中用AI生成了部分文本,与自己创作的篇章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基于AI“评委”和AI“作者”本质上是用不同的逻辑写就的,为什么AI“评委”在700多篇作品里,会认为由另一个AI参与创作的作品是最好的,这个现象让陈楸帆觉得比自己创作的科幻作品要科幻得多。“当我们还以为文学或许是人类的最后一个边界时,可能AI已经在追赶人类作者的路上了。”因而,在《人生算法》中,陈楸帆也将AI写作的内容与他自己的创作混合在了一起。

  又如何与观看者之间形成新的互动联系?当人进入AI的爱情图灵测试游戏,将如何拨开云雾觅得真爱?人类对爱的定义在机器时代是否仍然成立,机器懂得爱吗?在暴力成为日常的世界,AI如何通过制造恐惧来控制人类的行为?当交易与支付完成数字化、区块链以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人类社会时,一场黑客攻击将如何影响每个人?工业革命以来习惯异化的人类,在技术的又一次洪水面前是否会再度踏上“诺亚方舟”?AI打开的新世界大门,是通往理想家园还是指向毁灭的深渊?据介绍,该书中的6篇小说、6个概念指向6种未来。作为科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陈楸帆在其中描绘了人类正面临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41506-1278108.html

上一篇:脑子,胆子,票子——霍金导师Sciama眼中的物理学战场
下一篇:为游戏正名——复旦教授严锋谈“游戏的艺术与艺术的游戏”
收藏 IP: 218.82.56.*| 热度|

3 王林平 武夷山 罗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