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缶已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wndream

博文

以小见大,撤销于艳茹学位事件折射出的社会大问题

已有 4228 次阅读 2015-3-4 11: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论文, 博士后, 影响, 于艳茹

   在我看来,于艳茹事件,能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学术不端,源自“生活所迫”。于艳茹放弃了211大学的教职,放弃了成家的机会,30岁考到北大求学,目的是什么?显然是为了混进京城,混得意。于艳茹自己说,发不发这篇“论文”,不影响毕业。那么为什么要发呢?应该是为了加重毕业后留京的砝码,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估计一篇“CSSCI论文”是相当有分量的!作为35岁左右的高龄女博士,还跑去做博士后,肯定是希望出站后能留下,才会这么做。

   这就让我们思考第一个社会问题:留京,在社科院工作,有那么好吗?值得放弃青春,放弃婚姻去追求,甚至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去干一些不正当的事情吗?究竟是什么让人如醉如痴,如此着魔?这种魔力太可怕了。

 

   第二个问题,是所谓的CSSCI名刊,实在太烂了!在我们搞理科的人看来,一篇论文,必须要有明确的论点,科学的论据,以及逻辑的论证过程。于艳茹这篇只是罗列了一些事实而已,根本就不能称其为“论文”。如此恶劣的抄袭,居然没被发现而刊出。而且发现抄袭了之后,杂志社还误以为抄的是论文,而不是事实上的专著。足见杂志的编委专家水平之低,令人发指。

 

   第三个问题,跟第二个问题相关。就是,为什么CSSCI名刊会那么烂?根本原因也许在于,有些学科本身,很多所谓的“学术讨论”“学术研究”根本都是胡扯!也许是时候扒掉皇帝的这件新衣了。我想象不出,所谓的“新闻学”,有什么学术深度,研究意义。可能“新闻学”其实并没有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的必要。《国际新闻界》,顾名思义,是“研究”外国新闻界的,可却是个中文期刊。显然,此刊的宗旨是向中国人介绍国外新闻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在我看来,仅仅是介绍已经发生的事实,这没有任何学术意义。这也难怪于艳茹从国外专著翻译发表。再看于艳茹的文章,是介绍法国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的新闻审查制度。不过是一个不大的国家,一小撮人定了政策,一段短暂的人为的历史小问题而已。不论抄袭与否,该文章内容本身对“新闻学研究”的参考价值也为零。所谓的“新闻学家”,莫非就是读了一肚子这种文章的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429-871812.html

上一篇:论时间旅行的可行性
下一篇:起底贵州大学27岁女教授
收藏 IP: 60.165.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