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al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bald

博文

从德国人如何对待职业教育来看我们孩子未来的选择 精选

已有 17533 次阅读 2014-5-12 14:58 |个人分类:politik|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高校改革, 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最近身在国内的亲友也在为自己高二的孩子未来操心。她转给了我关于我国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职业,用来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闻。其实这条消息对我来说,前几个月就已经有所耳闻,而在职业教育领域专家们的讨论圈中已经是酝酿了多年。

 

要出台这样政策背景是基于我们国家两个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方面是随着中国制造业愈来愈向中高端或者更精密的方向上发展,而同时这样的发展趋势却严重受到缺乏相关技术人才的困扰。而这些精密制造业的技术人才往往需要通过长期严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地非常好的职业教育才能塑造出来。而另外一方面,我国每年受普通大学一般教育毕业生因为毕业前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而在找工作时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受过专门职业教育人才缺乏的同时,又同时培育了过剩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尴尬状况困扰中国的发展已经不是最近几年的事了。如果中国想在未来成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这个改革是无法绕开的。

 

而中国进行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德国体系。在学界里,有不少专业青年就业问题研究专家,都认为在金融危机后的长期世界经济萧条中,德国反而能在失业率上控制得非常好,尤其是在青年失业率上表现极为出色,主要依赖的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红利。

 

并不想在本文中再讨论一些在网络上就能找到的对于德国职业教育的宏观描述,而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从每个拥有适龄学生家庭的角度,结合德国人对待职业教育的看法,提供给这些家庭一些思路。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5成德国适龄青年愿意进行职业教育训练而并不选择大学呢?

 

因为虽然在德国读大学并不需要像美英这样出奇昂贵的学费,选择读大学的青年也不用像美英青年一样背上巨额的学生贷款。但是,选择攻读大学的青年还是要基本靠自己解决生活和租房费用,更重要的是大学学制长,课程要求高,每年进入大学学习的青年中将会有差不多25%无法完成学业。即使成功毕业后,还要独立面对就业市场,而像学习法律,医学等职业的学生还要通过十分艰难的国家考试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而其他专业也往往需要经过多轮不稳定的实习,才能积累够与自己对口的公司的长期正式就业合同的工作经验资本。而经过这个长期的过程,要找到一个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仍然是不容易的,竞争也相当激烈。

 

而相对大学生来说,进行职业培训的青年只要能够顺利通过职业培训中的各项考试,基本能获得推荐直接步入就业岗位。相比那些读大学的同龄人来说,最终能够获得稳定就业机会的风险会小非常多,职业培训的学制也相对短了很多。根据德国工作市场和职业研究中心的一个最新抽样研究结果显示,完成职业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证书的人在65岁退休前平均能赚到总共132万欧元,如果是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即这次国内要将普通高等学校转为职业教育类似的年龄阶段)的话,退休前平均能赚到200多万 欧元,而获得一般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情况则是在232万欧元左右。可见,德国受过高等职业教育和一般高等教育的两个群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平均收入差距是有的,但是差距的范围并非很大。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青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来选择自己的未来,可以作为社会一个重要零件安稳地学一技之长用自己所长服务社会获得相应公正的收入和生活舒适度,当然热爱冒险愿意成为这个社会中一架发动机的青年也能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一般高等教育,经过竞争获得相对更高一些的收入水平或者社会作用。

 

在我们国家中,这两个群体的平均收入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更大的问题是,接受度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因为长期历史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当作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一种体制。而是纯按分数区别来区分了两个群体,这也导致了两个社会群体长期社会地位不对等。不过这个问题,随着这次改革的深入,以及未来对高级技术人员收入的增加,还有对技术人员未来级别制度的制定出台。这方面的问题肯定会扭转过来,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谈中国梦,先决条件就是中国能成为制造业强国,而制造业强国依赖的就是我们高级技术骨干,技术过硬有自己特长的他们肯定会随之受到社会尊敬。对于这点,中国家中有适龄子女的家长大可放心。

 

我们的家长和孩子真正要十分注意的是,如果觉得自己要选择职业教育的话,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好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专业。通过德国的“双元制”的优点,笔者提供给有这样需要的家庭两个指标。

 

1.要看学校与知名企业的合作程度和师资力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训。德国学生大概有至少5成的职业教育时间是在学校的合作企业完成的,而在企业中教授学生的可不是重理论的教授,而是这些企业中态度好,有教学方法的,长期在一线的技术骨干,手把手教他们真正的技术工作该如何做。而这样的关系,也决定了能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毕业后,大部分都被合作企业直接吸收了。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们在选择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时在这点上一定要擦亮眼睛,这六百所转型的学校中在和企业合作以及师资力量上一定是有鱼龙混杂的。

 

2.要看专业和未来就业的行业。中国现在制造业的发展明显是在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而且中国未来将会把人力密集型的行业逐渐分布至亚洲和非洲其他一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去。所以家长和孩子们一定要在填写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时,搞清楚孩子未来的就业方向。

 

可以说,作为这一代中国青年人是赶上了好时候,一方面中国比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更早意识到了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结构和就业的重要性。第二方面,如果改革顺利的话,伴随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节奏,需要的技术人才不断增多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能够不断供给出合格技术人才满足需求的话,这一代青年人也能从中国国家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红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能够使这个良性循环真正能运转起来,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结合中国国情,一个是要能打通从初等技术人员到高级技术人才的荣誉通道体系,社会认同和荣誉感是我们中国社会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基础。第二个是,要创建几所示范性的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同时要对学生就业质量(而非单纯就业率)差,社会评价差,师资力量评估不合格的院校进行主动淘汰。

 

                                                   

还有一方面,国家和社会都值得和德国借鉴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这么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制度背后有着若干研究机构和委员会来进行职业教育在不同行业数量长期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等非常细节的研究。而这些研究能在完全自由的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就业应聘关系中起到无形的调节作用,从而能对完成职业教育后的年轻人能够尽可能的优化地配置到每个行业和企业中去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这样既能有效解决某些行业已经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员过剩,也能尽量减少有些行业的人员不足。

 

在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这个问题上,还没有一个完全将其视为一个自由市场的国家成功过。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定要用好无形的手,进行主动调控。什么都耽误的起,最不能耽误的是青年学生最宝贵的那几年光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65174-793724.html

上一篇:冷静探究乌克兰事件起因
下一篇:贫二代还能有出路吗?
收藏 IP: 78.48.70.*| 热度|

45 罗帆 武夷山 曹须 强涛 韦玉程 王春艳 吕喆 张磊 王国强 蒋国华 刘洋 刘淼 袁海涛 郑永军 王涛 牛凤岐 李岩 李健 张鹏 郭向云 李卓亭 陈敬朴 李春辉 麻庭光 徐磊 韩涛 姚远程 彭思龙 周洲 蔡小宁 尹程 宋保业 郑凯平 柳东阳 杨顺楷 赵凤光 刘立 宋泽阳 yueliangzheng yunmu fangfeng1979 fyye biofans PWANGSEIDON kevinwong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