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buc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buct

博文

非常时期研究生学习的非常之道 精选

已有 26270 次阅读 2020-1-28 12: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非常时期研究生学习的非常之道

 

面对突发的疫情,陆续有高校通知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为了防控疫情蔓延,学生们必须接受和适应足不出户的学习模式。作为研究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与其他学段的学生是有所区别的。对此,我有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整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已经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结果,积累了足够数据的同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时,注意视线不要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数据上,而要将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对数据的表达,“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只有抱着一定可以发表的态度精心制作出的图表,才有助于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表达。通过这种分析和表达,不仅可以对之前的实验进行最好的总结,还可以对将来的实验方案做出预判,进而给予修订和完善。

2.   撰写毕业论文,先完成再完善。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撰写毕业论文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但是,有些同学可能存在尚有一些实验需要补做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返回实验室,切记不要因为缺失部分数据就让撰写工作停滞下来。对现有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利用它们最大限度地完成论文,待疫情结束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实验数据,应该是目前最为理性的处理方法。而且,一定要将毕业论文提前交给导师把关。如果你过于乐观,在deadline前把论文交给导师,那么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很可能导致你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这点务必予以重视。

3.   坚持文献阅读,分享所思所想。贯穿研究生生涯的文献阅读在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选题、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论文修改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平时因为忙于实验忽略了文献阅读工作,现在会是你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期;那些一直没有松懈的同学则需要继续加大马力,保持领先位置。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泛读和精读。个别经典文献,可按照“Journal Club”模式做成PPT,进行详细分析。阅读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起到丰富充实研究方案,深化研究结果,评估自己研究水平的作用。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和同组同学甚至导师进行多角度分享。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选定一个主题与导师开展讨论,说不定就此便可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综述论文。

刚进课题组的硕一或博一的同学,建议阅读文献的同时多阅读本组同学之前发表的论文,以便了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和基本情况,确定自己的定位和选题。

4.   每日实验重演,保持良好状态。建议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想想自己的实验,让整个过程在脑海中多进行几次,重点关注关键步骤。这种行为说来似乎有些搞笑,但它可以切实保证你的状态永不下线。如果因为实验停滞而听任自己做实验的手慢慢变“凉”,想再“热”起来,恐怕需要很长的调整期。当疫情被击退后,始终保持着良好状态的人,肯定可以立刻投入实验,走在科研前列。

5.   加强技能训练,以求厚积薄发。求学过程中,一些基本技能是研究生必须注意加强的,如办公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制图软件的使用以及科技论文与报告的规范表达等。利用这段时间,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需要的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有不明白的地方,通过网络资源或同学讨论予以解决。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资源,那就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小红教授课题组制作的公益性“科技论文与报告的规范表达”网站(http://www.stdresearch.com/wzsy)。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英文论文,或者学术报告,其规范表达的方式都可以在网站里找到,同学们不妨好好利用。

除了上述五条建议,同学们在注意防疫的同时,还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证自己可以在疫情解除后,以最佳的状态迅速返回“科研战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29566-1215890.html

上一篇:你的论文为何在导师那里“石沉大海”?
下一篇:非常时期研究生的非常生活
收藏 IP: 117.101.160.*| 热度|

33 邱星辉 郑永军 马臻 周忠浩 王从彦 熊建华 范振英 张红光 孙颉 张成岗 杜江平 黄永义 李万峰 苏鑫杨 王德华 贾明升 张北 高铭 张文涛 王恪铭 杨金波 王安良 王亚芬 钟广法 崔树勋 梁洪泽 强涛 宁利中 王克剑 刘玉胜 韩璐 张鹰 信忠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