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也聊“评价导师学术水平的另类标准”

已有 6193 次阅读 2012-9-25 20:12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导师, 标准, 指导, 学术水平


王云才老师打开了【聊斋】之门,假“众人”之口,热议了一下“评价导师水平的另类标准”【1】,博文很有缺,看得俺都有些忍俊不禁了。在匆忙抓住最后一句话“一年哪也不去,就窝在自己单位的,啥牛也不是!”评论了一句“耕牛”后,忽然觉得这个撩人的话题其实还有得聊,所以在撂下一句简短评论之后,并没有急着蹽,又想借题发挥,写篇“填坑”博文,聊聊俺的看法。

事实上,“学术水平”这个东西,若非如学科门派的泰斗级大师那般“绝对的高”,或者如全然不学无术且什么研究都不做的那种“绝对的低”,可以大家能够几乎一目了然地分得清之外,介乎二者之间的很多人的水平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评价出谁高谁低的。在某种程度上,让一个打算找未来的导师“套磁”的本科生对潜在导师们的“学术水平”做出一个评价是不且实际的,或者说,为了选导师而评价“学术水平”可能也是个“人为”问题(伪问题)。对于此类“人为”问题,肯定个顶个都是可以轻松引起热议和激辩的,但又一定不会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正因为如此,俺在王老师这篇博文之中其实并没看到“标准”,而只看到了“类标准”,也就是貌似标准却还不是标准的那种东东,就如“潜规则”之于“规则”。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与其把精力花在研究导师“学术水平”的“评价”上,给一批可能报考或保送的导师们贴上“巨牛”、“大牛”、“小牛”、“耕牛”、“黄牛”、“水牛”、“牦牛”、“公牛”、“奶牛”、“花牛”、“地牛”甚至“不牛”之类的标签再私下里搞一个“排行榜”、分分座次,倒不如先把精力花在对自己学术潜质的评估和个人志趣喜好的反思上,然后再研究一下导师指导学生的风格特点和研究方向的实际状况,给自己选一个最适合的导师。其实俺在以前的博文里早说过“导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不但存在性格上的不同,而且思维和认知能力上差异也很显著,所以无论导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状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否则很难协调共进。”【2】因此,导师的“学术水平”固然是学生在报考的时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具有“高学术水平”的导师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但前提是双方都处于合适的状态,至少师生之间要构成实质上的学术指导关系,即学生和导师有比较充分的接触时间,能够就学术问题进行很到位的指导,能够以导师的“高水平”提升学生的“水平”。然而,若以王老师博文中提到的“另类标准”来看,纵使是一般认为“学术水平高”的导师,也未必一定能够产生良好的指导效果。

若言及“学术水平”,就拿文章数来说事儿,那些颇有建树和成就却惜字如金很少发文章或不以发文章为主要成果形式的导师就不免要郁闷了。如果在文章的前面再加一个定语——“高影响因子杂志上的”,那些做出了原始创新却被“高衣服”(高IF)杂志拒之门外而只能屈就其他不大牛气杂志的科学家就悲催了。数数引用次数,“跟风”追热点的“响尾蛇”导弹型的学者固然很给力,可叫一心朴实地想扎扎实实地把“冷门”做热的学者们情何以堪?!去找国际或者国内同行评议固然是个公认的好办法,但前提是有同行和肯评议,还得排除掉“利益共同体”关系或者“羡慕嫉妒恨”的因素。至于拿电话本里面的名单、电子邮件乃至国内外开会次数之类来说事儿,则更加不靠谱,因为只要某人愿意,这些数字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弄得很高,远比发文章、冲杂志、攒引用次数来得更轻松快捷。。。。。。

细品王老师博文中罗列的种种“灵-类标准”,再看看建议此标准的“人”,便可推知处于各个位置的“人”们都关心什么。没发文章的最关心出文章,发了文章的研究生同学在企盼高IF,有了文章甚至高IF文章的人,会开始追求“引用次数”,家底厚实的教授则会以H因子为骄傲,知名度高、人脉广的会更推崇“同行评议”,。。。。。。待到“交流”或者“交际”成为工作的核心任务阶段,和谁通电话以及通话次数、往来邮件的次数和地域、是否经常出差开会就成了衡量一个人牛与不牛的标志,俺们斗胆轻信——经常能和大牛、小牛们保持联系、并在国内外会议上不断结识更多“牛”的人,迟早都可以沾上些牛气,慢慢地变成“牛人”。

然而,所有这些,即使可以和“学术水平”的高低建立起复杂的联系,却似乎没有哪一个能和研究生的指导,特别是把一个学生带入科研之门、再扶持其走上路有最直接的必然关系,而“入门上路”却恰恰是一个科研新手最直接需要的东西。

 

 

参考:

【1】                                   王云才:评价导师学术水平的另类标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458&do=blog&id=616471

【2】                                   吕喆:研究生如何选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3645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616703.html

上一篇:“大学”——“一人学”,谈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下一篇:如何处理培养研究型思维和学好现代知识的关系?
收藏 IP: 61.167.60.*| 热度|

27 余世锋 徐满才 高英 戴德昌 曾泳春 钱光辉 吕洪波 尚书勇 刘立 朱艳芳 王云才 李伟钢 陈小润 彭思龙 曾新林 朱晓刚 杨秀海 赵斌 唐常杰 李宇斌 anran123 wgq3867 yunmu xqhuang sz1961sy fans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