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答辩会是“神马”?! 精选

已有 27190 次阅读 2011-6-12 09:01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神马, 答辩, 打鞭, 搭边, 达遍

昨天从早忙到晚,早上起来先跑到实验室测了个样品,接着抄小路去体育场参加高考咨询,下午和晚上连续奋战改研究生的论文,以至于都没顾得上来科学网博客围观“打将由”。今天早上才注意到,鲍永利老师的“研究生答辩的时候自己的导师该不该提问题”【1】博文高挂在科学网的置顶位置,下面N多条评论,讨论得相当热闹。匆匆读了一下,留下两头评论,尤感意犹未尽,遂决定在家多坐个把小时,写篇博文,谈谈自己对“答辩会”的看法。手法已然老套,继续发扬俺的“喆学”优势——撷英+拆字。

鄙人亲自经历的和旁听过的答辩已经有许多次了。最早的一次应该是在20年前的那个秋天,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在学校评奖的时候有一场答辩。此后,听过师兄师姐们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自己也亲自站在前面进行过硕士、博士毕业和博士后出站答辩。工作以后,进行过项目答辩,当了研究生导师以后,既曾替自己带的学生(毕业走人后)出席过论文评奖答辩,也曾多次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出席过很多场博士、硕士和学士的论文答辩,以及预答辩、中期检查和开题等“准答辩”。总之,对于答辩,我毫不陌生,对于大家描述过的答辩会上曾出现过的很多场景和状况,也颇有些似曾相遇的感觉,所以关于“答辩会”是什么(神马),颇可以谈点儿自己的见解。

既然俺在标题里已经说了,“答辩会”是神马,就得论证一下为何是“神马”。

首先,好的答辩会能够令人神往,因此答辩会可以是“神”。何谓好的“答辩会”?站在前面报告的学生(无论是博士生、硕士生还是本科生)在完成了很系统的科研工作以后,撰写出了一篇质量上乘的学位论文,在答辩之前做了细致而充足的准备,包括无可挑剔的报告课件(PPT)和精心策划、反复试讲的报告辞,甚至郑重的个人着装(10多年前俺们读博士的时候,博士生宿舍楼里如果这个季节谁穿着长袖衬衫打着领带出去了,这天他多半是去博士答辩了)、答辩委员会的座位安排等。在报告期间,用清晰的口齿、不紧不慢的语速侃侃而谈,在规定的时段完整地报告出论文的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预先对所出席的答辩会亦有所准备,事前已经仔细阅读过将答辩的学位论文,基本掌握了论文研究的脉络和优缺点,甚至在此基础上已经准备了要提问的问题。答辩过程开始以后,发出提问的答辩委员会专家老师提出的问题够专业、够水平,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围绕着这些问题给出精准的答案,双方即使事前没有过任何沟通交流,竟也能严丝合缝般地契合。面对专家提出可能很尖锐甚至显得刻薄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和辩论的时候敢于针锋相对,但保持情绪稳定,落落大方。整个一场答辩会下来,就是一次达人秀、展示的是答辩人能够遍历全过程都会,是为“达遍会”。围观这样的答辩,无疑不但是一次学术盛宴,而且是一场难得视听享受。这就是答辩会之“神”。

其次,有些答辩会可能会像“马”。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如果站在前面报告的学生很“善”,而且不是表现如何的善良或面善,只是在讲述自己论文的时候非常不自信,准备得也不充分,遇上彪悍点儿的答辩委员会老师就会比较“杯具”。难免会使答辩会的场景很像传说中的“批斗会”,为此我把它撷英成“打鞭会”,论文被不断挑刺,答辩人也遭到很多当面的批评甚至指责。答辩的学生因此被打击得耷拉着脑袋,只想着快点儿“溜边儿”,弄得灰头土脸的,如此,答辩会的局面就比较“耷边灰”。

出现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通常是学生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例如,没能充分理解论文研究工作的各个细节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没有在答辩前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好一些应对可能被问的问题的答复要点和资料),有的甚至拿着存在很多大小问题的论文或PPT就来参加答辩了。在这种情况下,答辩委员会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很简单,在这种粗心且不自信学生眼里也是很难的,如果再紧张一点儿,搞不好会回答得既不靠谱又不靠词,把“答辩会”搞成了“搭边会”。对于这样的学生,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包括答辩人的导师)不可能不给以必要的批评,此时的“打鞭”,是一种鞭策,既鞭策即将毕业的答辩人,更要鞭策坐在后面旁听围观的学生们,警示他们要引以为戒。

以上所说,主要是针对答辩人(学生)的问题,最后再简短地说几句关于答辩委员会委员(专家)们的问题。按道理说,作为答辩委员会的委员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难找齐5-7个论文所从事领域的小同行专家来出席一个研究生的答辩。往往答辩委员会中只有一部分人真正是答辩论文的专家,在这种情况下,答辩的过程就有可能会比较“神马”,有些问题难免会问得比较“神马(天马?)行空”,很不着边际。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要有耐心去尽量回答,而委员老师也要适可而止,如果借着太不搭边儿的问题穷追猛打,丢面子的可能不是答辩人及其导师,而是发问者本人,要知道,后面围观的群众即使一时“不明真相”,至少他们的眼睛还始终是“雪亮的”。

最后,希望即将答辩的学生们认真准备你的学位论文答辩,祝愿大家顺利毕业,奔向美好的前程和钱程。

----------------------------------------------------

参考:

【1】       鲍永利:研究生答辩的时候自己的导师该不该提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239&do=blog&id=453938&from=space

 

相关博文:

曹志平:导师如何与学生“划清界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1634&do=blog&id=454332

 

陈安:导师答辩时问自己学生问题:是学生牛的没边还是老师蠢的没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54286

 

王晓钢:为谁答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346&do=blog&id=454360&from=space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454320.html

上一篇:孙学军-周可真-吕喆,同演一台好戏(有图有真相)
下一篇:谢谢刘洋及其【科学网专用浏览器】
收藏 IP: 221.212.176.*| 热度|

33 刘立 李学宽 武夷山 刘用生 赵明 汪梦雅 曹广福 陈儒军 张芳 贺天伟 曹志平 杨秀海 陈安 曹凯 黄艳新 唐小卿 诸葛淑媛 王国建 曹建军 曾新林 刘全慧 吕泰省 文双春 孔晓飞 钟伟 于锋 祖乃甡 谢鑫 唐常杰 马磊 shatan lindajia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