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水坑”与“星星” 精选

已有 4555 次阅读 2010-12-11 18:57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础科学, 星星, 应用技术, 朱猛进, 水坑

     最近,科学网的著名科学观察家【1】朱猛进老师“猛劲”写博文,其中一篇叫“‘低头看星星’与‘仰头过水坑’”【2】。我曾在猛进老师的这篇博文下面写过三条评论,并表示“水坑”与“星星”本来就是很有趣的话题,朱老师建议我以此为题写一篇,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博文的名目。

“水坑”与“星星”,相去甚远,一个近近地横在我们的脚下,一个高高地挂在遥远的天际;一个随时可能拦住我们的去路,一个若隐若现、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如何明显的影响。用“水坑”和“星星”来形容应用技术和基础科学,确实是比较贴切的。一般来讲,做技术的负责脚踏实地对付“水坑”,玩科学的专司仰望空中的“繁星”。

不过,“水坑”和“星星”的关系虽看似很远,其实倒也不远。如果我们低头去看水坑,没准也能在里面看到几颗“星星”——那是天上的星光被反射后形成的星星的倒影。说白了,应用技术的研发中其实也蕴含着基础科学的问题,至于这些“星星”能否被看到,全在想去过水坑或填水坑的人是否有这个兴趣和眼力了。虽说“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在水面形成一个倒影之后总归还是有所不同。最起码,它会随着水波的荡漾显得飘忽不定,要“抓住”甚至比天上的真实的“星星”更难;更何况,如果水面上还有些莫名其妙的漂浮物,要看清楚就更难了。

“天上”的“星星”往往是在一片黑暗背景中闪烁,对比鲜明,所以更容易看到,这就如同很多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在排除掉各种影响因素后进行的,所以更容易总结出明确的规律,进而形成完备的科学体系。相比之下,“水坑”中的“星星”,其光线更加暗淡,更加扑朔迷离,常常难以分辨;这就如同在许多现实的应用技术研究中凝练科学问题时,总是交织着各种干扰因素,排查的难度只会更大。

似乎“看星星”与“过水坑”是不大相关的“两码事儿”,其实不然。要到一个观看效果最佳的山头儿去看“星星”,路上也难免会遇到个把“水坑”要过,如果只顾“仰头”赶路,不小心跌入“水坑”,弄一身泥不说,没准还会摔坏或者弄脏了用来看“星星”的望远镜的镜头,“看星星”的效果和热情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在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中,总要具备很多条件,也确实也有很多技术问题要克服,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过水坑”。再者说了,因为水坑的水面会反射星光和月光,所以在暗夜中我们也可以借此判断哪里有路、哪里有水坑障碍,即所谓“亮水黑泥黄花路”。

其实,如果漫天的乌云浓雾,仰望天空一时还看不到星星,我们也不妨低下头来,一边沉思一边找路,顺便通过一个个水坑。

    

*****************************

参考:

1】刘立在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198 下面的评论(8楼)。

2】朱猛进:低头看星星仰头过水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82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92595.html

上一篇:今天,我的科学网博客两岁了!
下一篇:写博与谐波
收藏 IP: .*| 热度|

20 武夷山 刘洋 诸葛淑媛 葛肖虹 陈儒军 刘进平 赵明 孙学军 陈国文 毛培宏 丁甜 朱猛进 武京治 丛远新 罗汉江 曾新林 张玉秀 ffy shatan huxuanlai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