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中国学术期刊全面“英语化”之后 精选

已有 12303 次阅读 2010-9-17 07:56 |个人分类:科学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化, 博客, 汉语, 学术期刊, 英语化

关于“中国期刊”的话题还在科学网上持续发酵之中,而且讨论的力度有增无减,已经超出了所谓的31%和“抄袭”这个层次,将上升到了汉语在学术期刊上的存废之争的高度。对此问题,科学网的重量级明博(名博)们正在挥毫泼墨亮明自己的观点,咱这个在体制内的科技界讨生活的小人物自然也不能落后,不妨大胆地提出这样一个题目,希望设想一下当中国的学术期刊全面“英语化”之后会呈现何种景观和状态。
1、  方便!真方便!——洋人和海归如是说。英语是英美洋人们的母语,所以他们自然不在话下,一定乐观其成。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等国家来说,其母语中很多词汇的发音和拼写与英文单词高度相似,读中国的学术文章(用英文撰写)将非常容易,阅读速度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对于一些在国外呆了N年、说个中文句子里面要夹杂m个单词的海归来说,看英文比看中文省事儿。所以,他们会发出一致的呼声——方便,真方便!
2、  看不懂啦!——英语不好的中国学生和科学爱好者如是说。中国的学生、科学爱好者们要注意啦!以后你们看到的将全都是用英语些的学术文章,即使Chinese Journal,也只是中国的期刊,而不是中文期刊啦!所以必须记住,要搞学术就必须学好英语,哪怕你要研究文言文、中国古文字和中国古代史,也得先去学英语,否则你就别想看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小就偏科,还以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就是不肯下功夫学英语,那就在初中毕业后趁早去找个“苦大力”的活干去吧,这辈子别指望搞科学了,能被科学搞就算成全你了。
3、  劣质的“二手货”!——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观点的老外如是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国人在科学方面最新观点的介绍也都用英语来书写,用汉语可以精确表述的东西必须硬性翻译成英语,这可是个高难度的工作。很不幸,汉学和英文俱佳的高手不多,一般的研究者和翻译只能勉为其难被“赶鸭子上架”去做这个翻译工作,意思到了就不错了,想译到传神根本没门儿!这样奉送给我们特别看重的外国读者的将是质量大大下降的“二手货”,他们要想看到准确的表述,还得倍加努力地学习汉语。本想给洋大人们提供方便的,结果反而造成了新的不便。
4、  香火要断了!——老学究们如是说。使用规范的书面语的学术研究论文甚至学术专著全都用英文写,汉语只用于口头交流和拿来在网络上抛帖子写博客,长此下去,博大精深的中文汉语口语化、网络化甚至火星化,曾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何以传承?香火非断了不可!
5、  还是写博客开心!——某土鳖博主如是说。文章,要用英文写,报告,必须用英语做,交流全是Hello/Yeah/Bye-bye,真累呀!还是坐在计算机前面写博客的时候开心,不用把流利的中文翻译成蹩脚的英文,也不用费劲地在东方逻辑和西方逻辑之间不停地转换,想到啥立刻就能行云流水般顺畅地写出来,真爽!
……(留给博友和读者们继续发挥)
不知各位看了以上场景后有何感想?反正我是已经不敢想下去了。或许我的这些设想只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臆想,但谁又能保证它不会成为现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63838.html

上一篇:学术论文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下一篇:学术论文缘何可以“快速增长”?
收藏 IP: .*| 热度|

66 李侠 刘洋 蒋新正 王铮 杨学祥 张志东 李小文 诸葛淑媛 艾云灿 余世锋 马占新 彭思龙 梁进 陈儒军 黄玉源 蒋永华 曹广福 赵明 孙学军 于锋 曾宇怀 陈安 王修慧 杨秀海 杨顺楷 许浚远 李宁 孙根年 侯吉旋 崔克明 刘颖彪 朱教君 王继华 杨正瓴 黄晓磊 王启云 张天翼 耿文叶 贾利军 张金才 李学宽 郭超 陈青春 陈辉 许培扬 曾庆平 唐常杰 朱猛进 姜洪洲 高进伟 杨东江 高绪仁 张涛 唐亚 魏成蓉 李昂 王随继 曾新林 刘庆丰 zy88093139 侯振宇 jadl56 ten1917 songshu123 runasun wenmei

发表评论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