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不怕比较,就怕比拼 精选

已有 6684 次阅读 2010-8-16 21:37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比较, 对比, 比拼, 匕首

下午看到梁进老师的博文“小议比较”【1】,题目起得很谦虚,内容却非常丰富,相当细致地分析了“比较”的是是非非,读了以后颇受教益,也很受启发。我曾在其文后写下评论“不怕比较,就怕比拼;除了比较,还有比喻。”博主梁老师的回复也很妙——“比比皆是!”细想一下,能让我们为之心焦的“比较”是经常发生的,不过很多时候除了可能导致人们明里暗里地“斗气儿”外,这些“比较”倒也不至于有太大的杀伤力,在我看来,真正有杀伤力的是“比拼”。所以我说“不怕比较,就怕比拼”。顺带说一句,“比喻”其实只是一种“说事儿”的常用方式,也算一“比”,不过有人竟然能把“比喻”也当成“比较”,可也着实让人费解。
 关于“比较”,有梁老师的宏文在,我便不必再班门弄斧了,这篇文章不妨拿“比较”作引子来专心说说“比拼”。通常,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在,就存在比较的可能。如果大家都很在乎彼此之间相对的强弱、高低和贵贱,就会形成比较。规则和评判指标既可以自己设定,也可以采用被世人广泛接受的,比较之后总会分出高下,而高下一旦决出,不服输的一方可能便要有所动作,力争在下次“比较”中取胜(至少要不落下风),已然得胜的一方为了不被追上甚至反超,也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必然也要继续努力,于是便会形成“比拼”的局面。
其实“比拼”二字从字形上看,“比”恰如两把“匕首”齐举,“拼”则显然也是“并”立着“抬手”的动作,显然一场要“刺刀见红”的贴身肉搏的火爆场景霎时间便要呈现眼前了。所以,发生比拼则必然是一场恶斗,甚至是生死之战。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们肯定都记得,《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有“五绝”,其中的“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欧阳锋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大宗师,不过这两位一生纠结了恩恩怨怨的武林顶尖高手可没有另外两位——“东邪”黄药师和“南帝”一灯和尚长寿,早早就殒命在华山之巅。究其原因,竟是因为他们坚决要“比较”俩人的武功招式,当然这种比较其实本来就很难,何况他们还可以现场“创新”拿出全新的高招来,就更难分伯仲了,最后,两个老头竟然进行内力大 “比拼”,结果都耗了个油尽灯枯,双双毙命。可见,闹到了“比拼”这个份儿上,参加者多半是不要命的。
“比拼”的开端往往是拼斗双方在一个具体事物或指标上互不相让,然后为了胜此一役便“不惜一切代价”(也就不说不想代价有多大了)去拼。50多年前,咱国也曾有过为了和西方国家“比拼”、早日“超英赶美”而 “大炼钢铁”,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总钢产量的数字“比较”中胜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结果在砸锅卖铁炼出了很多铁巴巴之后,最终也没有达到目标,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损失。20~30年前,苏联面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想在军事科技实力的比拼中获胜,结果却成就了帝国主义的“不战而胜”。现如今,咱国在GDP的国际大“比拼”中也是一路的“高歌猛进”,然而在高企的GDP值和增长率的数字背后潜藏着多少危机,其实大家都懂的。
因此,很多“比拼”现象其实是很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比拼”成败的残酷性自不必说,下定“比拼”决心那一刻是否存在强烈的非理性因素尤其值得我们注意。“比较”能帮我们看到差距和不足,“比拼”往往是在意识到了这种差距后在焦躁的心态的刺激下做出的冲动之举。“比拼”之后,胜未必足喜,败则生忧患,所以自当慎言“比拼”。
~~~~~~~~~~~~~~~~~~~~~~~~~~~~~~~~~
参考:
【1】       梁进:小议比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15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53676.html

上一篇:可怕的应试教育
下一篇:“素质教育”与“数字教育”
收藏 IP: .*| 热度|

23 武夷山 刘洋 赵星 王铮 诸葛淑媛 李传亮 阎建民 梁进 刘进平 曹广福 赵明 张焱 杨秀海 刘钢 苗元华 耿文叶 张旭 陈辉 鲍海飞 唐常杰 刘晓瑭 刘广明 陈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