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我为什么要起 boxcar 这个网名

已有 8672 次阅读 2009-12-30 12:15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信息, 信号, 噪声, boxcar, 取样放大器

     自从10年前开始混迹高校BBS以来,我一直用 boxcar 这个网名,曾经在吉大牡丹园、武大珞珈山水、西安交大兵马俑站、上海交大饮水思源、北大一塌糊涂两全其美、水木清华、哈工大紫丁香等很多高校的BBS和综合电子论坛等专业论坛、铁血等社区里面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与很多网友每天换N件马甲不同,我一直使用着这样一个多年不变的代号,最近1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再次用这个代号来科学网占据了一席之地,开设了自己的博客。 在这10年间,偶尔为什么叫boxcar这个“古怪的”名字?今天,得点儿空闲,我就说说当初我为什么要起boxcar这个网名。

     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按照我刚才“雇狗”(Google)搜索的结果,boxcar可能至少出现5种译法:(1)货车车厢;(2)闷罐车;(3)箱车(注意,不是香车,自然更无美女);(4)箱式货运汽车;(5)boxcar滤波器。

     由于上述5个译法中4个都和车有关,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我一定是一个汽车发烧友。不好意思,猜错了!其实我对汽车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既然对汽车不感兴趣,就有可能会憎恶,而这个词前面是box,box有一种译法是“拳击”,会不会有人认为我要去“拳击”汽车呀?当然也不会,首先咱没那付硬骨头,假设真的挥拳过去,受伤的总是我;其次咱也没那么苦大仇深,更没有那么强烈的破坏意识,所以,不会去妄想“拳击”汽车,虽然它肯定不会“还手”。

     其实,我起这个网名的时候,根本没想着去查英汉或者汉英词典,因为那时候网络没现在发达,不是随便输入个词立刻就有N多的网页会列出来等你选,最先在吉大的牡丹园注册个账号的时候,脑子里偶尔蹦出来一个当年学专业英语时翻译过的一个叫boxcar的仪器的说明书,觉得这个词很简单,每次注册敲打进去比较容易,网友们要记住也不难;而且它的意思也比较玄奥,估计没接触过这种仪器的人肯定猜不透是啥意思,有一定的神秘感,这样倒也比较便于在BBS上隐蔽“潜伏”,于是,就用它了!

      其实我想到这个词的时候,也回忆起了自己对这种弱信号检测仪器测量原理的理解:对于有噪声干扰的周期重复信号,可以按照一定的延时、对进行很多次窄脉冲取样并进行累积和平均,这样可以明显减小随机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干扰;还把一系列不同延时时间的测量信号重组起来,重建出低噪声的信号。网上对这种仪器原理的介绍是“Boxcar平均器或称Boxcar积分器是一种基于信号平均技术的微弱信号检测装置,它可对被测微弱信号进行取样和积分,从而再现深埋在噪声中的周期重复微弱信号的快速时间变化和测量重复脉冲。”【1】

      这个原理说起来似乎和大多数人没啥关系,因为俺们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不会和这种高技术的电子仪器打交道。我下面要做的引申说明可就跟大家有关了。

    在网络时代里,大家能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是前所未有的多,有时甚至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只要你一上了网,可能就有若干个窗口迅速弹出、让一些最新的消息和广告一起闪耀在你面前。在众多信息在你眼前晃动之际,除非你定力深厚、或者预先关闭(拦截)了弹出窗口,你至少要看看标题,碰上惹火动人的消息不免点开看看究竟(多半要着标题党的道儿了!),如此,你就要被动地和半主动地去接受网络信息了。不幸的是,现如今的网络信息有时很不可靠,因为会有许多人基于各种动机制造出来的一些假消息放在网上,你若轻信就不免上当。大量的假消息和有限的真信息夹杂在一起,就象埋没在大量噪声当中的真实信号一样,如果我们直接被动地、不加选择也不加思考就接受这些信息,则就象普通仪器去测量那些埋没在很高噪声水平中的真实信号一样,花费了不少时间,到的却只是本不想要的噪声。

      为了抑制噪声,boxcar这种仪器采取了多次测量平均的办法,我们要想从众多网络假消息中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也需要通过多个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互相印证比对,通过分析加工,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在认识到了网络时代信息的这种特征之后,受boxcar的工作原理的启发,我比较注意尽量争取多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多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这样做就是要竭力避免被“忽悠”。因此,我很满意自己当初选定boxcar作为我的网名,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

参考文献:

【1】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76645.htm(仅用于简要地介绍原理,非广告用途,特此声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280819.html

上一篇:NS:“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下一篇:嚼“筋头巴脑”酱牛肉与钻研学问
收藏 IP: .*| 热度|

34 周少祥 汪梦雅 戴德昌 刘俊明 武夷山 杨学祥 张志东 李小文 鲍得海 刘建彬 诸葛淑媛 陈儒军 张星元 王德华 吴飞鹏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立 吉宗祥 任国鹏 杨正瓴 迟菲 吴宝俊 苗元华 柳东阳 贺天伟 李学宽 鲍海飞 李泳 丛远新 lindajia zzjtcm biofans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