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好导师”应该让学生“吃”什么? 精选

已有 6972 次阅读 2009-12-6 17:53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创新, 导师, 学生, 经验, 课题

       昨晚(12月5日)临睡前到科学网博客看看最新博文,忽见刘振前老师所写的“有货色给学生吃且甘心情愿被学生吃的……导师才是好导师”这篇文章,阅后颇受教益,我也完全赞同文中的观点。作为一个也愿意被学生吃的导师,也有话要说。于是再次出现了回帖越写越长,最后成为独立的博文(以前我的若干博文都是这么写成的)的状况。

      对学生吃导师,导师吃学生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本网其实也是有些讨论的,但感觉似乎哀怨多于甘心,似乎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被吃”的“弱势群体”,象刘振前老师这般甘心被吃的似乎不多。我的看法是,导师其实难免被学生吃,传说中的“好导师”可能就是那些能让学生“吃好”的导师。当然,我得声明,我说的这个“吃”本意可不是带学生们高档饭馆用嘴吃香的喝辣的,搞一肚子飞禽走兽、生猛海鲜和茅台五粮液回来,虽说能做到这点的导师也是一种好导师,至少让学生的胃不亏。我要说的“让学生吃好”的“吃”,是指在学业上让学生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养分而有真才实学、在科研能力上帮助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并有高水平的成产出。下面分门别类地说说各阶段都让研究生们吃啥:

      在初级阶段,作为导师,给学生以题目和具体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些具有实际价值的帮助(干货)都应该是对学生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在研究初期由于缺乏见识和经验,肯定是没有自己寻找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已经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的,这时导师必须带学生“上路”才行。所以这个阶段导师要“喂”学生要“吃”研究课题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方案最好是导师已经深思熟虑过的,相当于经过了精细加工的、容易消化且营养也容易吸收的饭食,学生比较容易借助初期接手的这些相对容易的课题进入研究状态,在进展比较顺利的研究中培养出兴趣和信心。

     在中级阶段,学生跟导师做了几年科研,发了若干文章,独立做一个既定的方向的研究已经不成问题了,但这时其实他们在功力修为上可能还是比导师要差(如果导师不是那种只管跑项目圈钱的“科研老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仍然需要导师给予必要的帮助,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的把握、分寸的拿捏以及上还要虚心地向导师学。这个阶段导师“让”学生“吃”(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些研究经验和心得,这些东西在初期学生没法领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基础。

     在高级阶段,也就是高年级阶段,学生有了一些成果,似乎轮到导师吃学生的时候了,但这个阶段好的导师应该仍有东西“给”学生“吃”。此时,导师的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可能还会体现在学生的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中,这当中有些是导师专门安排学生去做或启发学生想的,有些则是在给学生修改论文时自然而然融入的(我个人的习惯是直接把这样的东西写在修改稿中,再给学生讲一遍)。其实绝大部分导师自己早已经没必要再写博士论文(在读博士的导师除外)了,甚至已算功成名就而没有必要再和学生抢着发第一作者的文章了,是在细节上继续帮帮学生。有些其实对学生未来的独立研究仍有深远影响,也算是扶上了马再送一程吧。

      以上种种都是“好导师”可以给学生“吃”的。总之,能一直为学生着想,帮学生“吃”的导师至少在学生心里应该是好导师了,虽然这种“好”有时也未必一定能被其他人认同。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276550.html

上一篇:我也“被开博”了
下一篇:(转载)-教育部: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
收藏 IP: .*| 热度|

19 张志东 薛长国 王进 邴涛 刘玉平 诸葛淑媛 陈儒军 陈向荣 吴飞鹏 王修慧 杨秀海 刘颖彪 李学宽 高建国 申瑞杰 张少雄 丛远新 罗彪 zhangshu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