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您,“被补”了吗?

已有 4950 次阅读 2009-8-19 17:16 |个人分类:青春年小|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健康, 利益, 需求, 一刀切

      前段时间有一个字很火,那就是被动的“被”字。另一个字一直很火,那就是“补”。两个合起来组个词就是“被补”。今天,我破例摆脱以往“回帖式”的“被动”博文风格,自己立题,写一篇博文探讨我们“被补”的问题。


     说“被补”之前,先说说“补”。这个字不算复杂,原意大概是衣裳穿坏了,拿起针线和布头来,补一个补丁使之完整,不至于漏风露体的意思。现在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绝大部分人都养成了穿新衣裳的良好习惯,稍微过时的旧衣裳没等穿坏就不穿了,所以很难再见到衣裳上面的补丁,这个意思已经不多见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虽然缝补衣服的少了,但是“补”这个字的出镜率可比以前多多了,因为我们被告知,您有很多方面需要“补”(——除了衣服以外)。


       首先很多人需要补牙,大概是由于好东西吃多了,出现了龋齿,得,去医院弄点儿高科技材料把窟窿堵上吧,因为虽然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呀!这可是眼见为实的窟窿,真格儿需要补的。


     其次,以前大家都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种出来的东西,就算城市居民吃的粮食蔬菜也是方圆几百里之内的物产,如果这片儿地没那么理想,缺点儿微量元素啥的,不小心就闹出来一些地方病,象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大骨节病之类的,政府会重视一下,组织学生和居民检查,发现缺少什么微量元素(例如碘、硒等)后,派发一些碘片儿之类的给孩子们吃,进行防治,这就是在补微量元素了。


     后来,大约在十几年前开始,广大中国人民经常被告知我们普遍缺钙、我们普遍缺锌、我们普遍缺***等,于是用于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产品被各大药厂和保健品商开发出来了,先是补单种元素,后来是2种甚至多种一起补(**搭档了)了,广告词中也逐渐开始出现我们曾经熟悉但目前极其陌生的科学语词了。与此同时,什么女人需要补水,男人需要补肾之类的说法也多了起来,当然了,后面跟着的可能就是一些广告(有些儿童不宜!)和某种产品不菲的报价了。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渐进地看不到缺乏什么的明确现象,我们补这补那,其实都是被告知缺这少那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不是我们自己意识到该去补什么,而是被动地、被劝说去补什么,即所谓“被补”了。


     对于这些关乎“补”的话题,我们还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不妥。


      如前所述,有些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缺口和现象(例如大粗脖子病),有些也许现象不明显,但化验结果已经显示微量元素的严重缺失,那么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去治疗,对于长期的地方病,可以按照政府的安排长期使用补充了微量元素的食物或调味品(如加碘食盐),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有明确的检验数据和诊断的情况下进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局部地区的或者个别人的化验结果不加分析地简单推广是危险的,在这方面,最近的曝出的“补碘过量”事件可能是个教训,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地域差异巨大的国家,由于水土、物产和饮食习惯的不同,不容许我们总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用全国一致的标准处理象“补碘”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关部门”可千万别怕麻烦!


      另一方面,有些“补”是我们不大看得懂的,在既没有对个体的具体化验结果、也没有全面的普查数据和统计分析的情况下,如果忽然被告知我们普遍缺什么,并据此被建议去购买价格不菲的某种药品或保健品长期服用,就不能不让人倍感困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迅速解读出来的就只有后面的商业利益了。其实即使宣传中拿出来了一些所谓的数据,我们也不敢太相信,因为有时我们看到的“标准”并不是统计平均值,而是远高于统计平均值的,换句话说几乎无人不需要补,或者所我们几乎全得被捕(不对!是被补)而没有漏网者,这样的标准我们岂敢轻易相信?如果连所谓“标准”(广告中提到的那种,没认真核对,不敢确定是否真是国家或某权威组织认可的)也不标准了,我们不被忽悠才怪了。如果不幸被忽悠着补这补那,补了一堆其实我们不缺少,或者自己身体能够能够充分供给的东西,身体的正常机能和平衡被打破,我们的健康又如何保障呢?


     所以,今天我冒昧地问一句广大博友,最近,您“被补”了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250323.html

上一篇:内蒙古大草原之行(2)
下一篇:研究方向选择的被动性与主动性
收藏 IP: .*| 热度|

2 张焱 吕乃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