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任鸿隽、吴树青、钱学森、徐匡迪”之问

已有 5420 次阅读 2020-6-10 13: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任鸿隽, 吴树青, 钱学森, 徐匡迪, 之问

“任鸿隽、吴树青、钱学森、徐匡迪之问

                 

傻识字不多,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一、任鸿隽之问
    任鸿隽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第1卷第1期)发表了“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现在被称作“任鸿隽之问”。

http://www.kexuemag.cn/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3533
http://www.cqvip.com/QK/93264X/20142/48880879.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XZZ201402001.htm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XZZ201402002.htm

    在西方,有类似的提问“韦伯置疑,Max Weber,1920年之前”与“魏特夫设问,K.A.Wittfogel,1931年”。

                       
二、吴树青之问
    吴树青先生1997年就曾撰文提出“社会科学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国没有培养出文科大师?“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XCY701.003.htm
http://www.cqvip.com/QK/91372A/19971/3001096711.html

                     
三、钱学森之问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先生提出: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先生所指的‘杰出人才’,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优秀人才,而是像钱学森这样的出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096.html

                        

四、徐匡迪之问

    《科技日报》,2019年06月24日,星期一,第08版:AI实验室,正视短板 加大核心算法等关键基础研究投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6/24/content_424121.htm?div=-1
里的“加大对核心算法等关键基础研究的投入”,后来以“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方式,被称作“徐匡迪之问”。

    见:《上海科技报》2019年5月17日第003版的“聚焦基础算法,让“徐匡迪之问”有解”。
http://www.duob.cn/cont/812/206828.html
http://www.duob.cn/FileUploads/pdf/190517/kj05173.pdf

             
五、真傻之问

    好像不让俺提问?

    俺想

        
请提出您的“**之问”!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2019-11-04,韩启德:科学与文明之问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9/1104/c1007-31436396-3.html
    1915年,在西方接受教育回国的先驱任鸿隽在《科学》杂志创刊号发表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1922年,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发表英文文章“Why China Has No Science””,把中国无科学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哲学起什么作用的问题;1945年,竺可桢发表文章“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2] 汉典文化传播,2017-12-14,试解“李约瑟悖论”
https://www.sohu.com/a/210429474_673976

相关链接:
[1] 2020-01-06,[杂谈] “钱学森之问”总体上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096.html
[2] 2016-02-01,“钱学森之问”:谁来解决与评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53927.html
[3] 2020-01-05,[杂谈] “李约瑟Needham难题”并不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974.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264.html

上一篇:“实事求是”1915年就是“龙牌大学”校训: 卡片机傻拍2015(116)
下一篇: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露馅了?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1 李庆祥 郑永军 杨学祥 武夷山 范振英 檀成龙 曾杰 胡文兵 刘德力 朱晓刚 栗茂腾 李学宽 许培扬 王亚非 孙志鸿 汪育才 宁利中 刘炜 童调生 张文忠 罗春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