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经济自由震荡与危机
2024-7-2 18:19
震荡是一个体系的固有特征。在物理上,一个物体存在固有震动频率。比如,一座桥就有自己固有的震动频率。如果行进的队伍的步伐太过一致,凑巧其步伐的频率与桥的震动频率相近,就有可能引起同频共振,把桥震塌。 对于市场来说,其存在的波动性周期变化也可看成是市场的固有变化频率。其起因就在于市场体系对输入信息的 ...
15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为什么社会财富会两级分化
热度 1 2024-7-1 08:10
人类社会需要经济发展与财富增长。与之伴生的一个历史难题就是社会财富两极分化。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中少数人占优绝大部分财富,这个难题至今在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全球体系中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存在,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社会精英靠政治统治与军事强权占有更多的资料,这个非常 ...
2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社会经济运行基本原理—市场对信息的改造
2024-6-30 12:11
社会经济体系运行非常复杂,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但很遗憾,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理论能够很好地告诫社会不能做什么,却很难完美地应对各种经济周期现象,告知应该如何准确应对当下,精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按道理,经济经过短暂的调节很快就可以恢复平衡。但是,美国随后 ...
13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资本主义诞生是必然的吗?
2024-6-26 22:52
资本主义的诞生打破了封建社会的陈旧生产关系,使全球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短短几百年内创造的物质财富还要高于之前人类创造财富的总和,这也暗示着对自然资源的攫取量也相应地超过人类之前社会总攫取量的总和。 资本主义的诞生一定具有必然性吗?如果有,为什么会偶然发生在英国? 这两个问题并不是新鲜问题, ...
20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资本主义的异化
2024-6-24 18:03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一直在进行自我调整。它是人为构建的产物,在自然模式下并不存在。 在自然模式下,需求是有限的。比如,老虎吃饱了以后,就不再进行捕猎。这样就会保持自然界物种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老虎吃饱后,还以猎杀为乐趣,很快其领地内的动物就会被消灭光,它自己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在自然状态下,对于人 ...
3187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类为什会存在非理性?
热度 1 2024-6-21 17:30
人类自豪于自己的理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特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的非理性依旧存在,在很多时候还能被放大,造成人类社会的混乱和群体疯狂。 理性的对立面并不是感性,而是非理性。当理性和感性放在一起讨论时,涉及的是对一定逻辑规则的把握,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甚至这种思维模式会伴随终生,成为性 ...
225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逻辑再创新
2024-6-19 22:53
1847年4月,卡尔 · 马克思出版了《哲学的贫困》一书,首次正式提出了“生产关系”这一概念。从此构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哲学讨论体系,解释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二元论,除了要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自的特征与变化,还要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尤其是当生产力 ...
34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财富与价值的来源
2024-6-18 14:06
高中时代学习《政治经济学》,当学到商品价值这一概念时,我曾经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在路边见到一大块狗头金,我又没有附加多少劳动,其巨额的价值何来?”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我,于是这个问题成为我高中时代一个未解之谜。 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公元1723-1790年)的《国富论》到卡尔·马克思(Karl He ...
20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资本发展视角下的知识分子的分级与发展策略
热度 1 2024-6-10 13:39
人工智能给现代人类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人工智能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甚至包括人类引以为豪的意识和创造思维领域,让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这种担忧在资本主义早期工厂流水线建立时就曾经出现过。高效率的工厂和机器会取代人工,让很多传统产业工人失业。现在回首看,当时这个预言确实实现了。传统低效率的手工业已 ...
1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从二元论到三段论
热度 1 2024-6-9 10:41
哲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二元论,到底是以客观世界核心还是以人的思维意识为核心,是看待世界现象本质的争论点。 最近系统读了《毛选》。发现三段论可能是解决战略问题的最主要途径。二元论是静态的矛盾对峙。非黑即白、非胜既败、非友既敌等等都属于二元论探讨的问题。而三段论偏向 ...
171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9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