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新时代启示
热度 1 刘青松 2021-5-20 11:17
高等教育早已成为社会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为现代社会发展与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高教模式的出现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并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内涵与形式。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完善,进化成今天的模样。但是,人类变得保守,体现在人类非常真爱自己身体的所有标准配置,对于多出来的零件,比如六指, ...
56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复杂的教育
热度 1 刘青松 2021-5-18 15:00
知识传授自古有之,教育则是文明社会出现的产物。 初想之,教育好像简单,涉及教育者(老师)与被教育者(学生),传递的内容(知识与思想),以及教学媒介(环境与方法)。而仔细思考之,却发现,教育竟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演化体系。几千年来,关于教育的模型层出不穷。行至现代社会,也是各种教育体系并存,乃至于 ...
3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学术自由的含义
刘青松 2021-5-17 11:47
现代化大学的标配理念之一是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的内涵是什么? 学术自由有无弊端? 我们来梳理一下学术自由的来龙去脉,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就会发现学术自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首先,谈谈什么是自由。自由必须与不自由(包括限制、约束、羁绊、束缚等)一起考虑,才能凸显其内涵。学术自由自然就与学 ...
54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研究型大学演化
热度 2 刘青松 2021-5-14 17:31
事出有因,研究大学的出现亦如此。 我一直坚信,大学类似一个有机生命体,会在环境突变中,寻求自我适应环境与生存机制。当环境积累到一点,个体变异会体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一定要从环境和个体突发事件两个方面来考察研究型大学的演化脉络。 目前公认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是 1810 年德国洪堡建立的柏林大学。与欧 ...
448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科学在高等教育模式中的作用
热度 2 刘青松 2021-5-12 10:58
万物都有 Pros and Cons 。 基于这个论点,我们来探讨科学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与阻碍。 这种思维方式,不是个人首创。早期的哲学家们往往会先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然后在此之上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比如,关于教育,卢梭和康德就定义人本来就拥有自由和理性。教育有强制的成分,因此,会扰乱人的这种固有自由,因此,提 ...
353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研究生培养-总结篇
热度 13 刘青松 2017-7-8 13:10
和本科生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独立性。难点在于每个学生的性格与背景都不尽相同,无法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导师对研究生顺利成长至关重要,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掌握好一个平衡。 培养学生,没 有捷径。 科研系统性 . 树木要想正常生长,需要地下一个庞大的根系系 ...
19938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13
如何提问题
刘青松 2015-8-24 17:34
年轻人听报告,不会提问题已经见怪不怪。我这里提出一些技巧供参考。 提问题的目的是交流,对报告人进行反馈,是一种尊重,而非只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因此,提问题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比如: 1) 重复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很有意思,您可以再详细介绍一下吗?” 2) 概念外延。报告人讲了一个方法 ...
43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再谈研究生培养
热度 2 刘青松 2015-8-20 22:03
从学习型到科研创新型,刚来的研究生有一个适应期。有些学生早期的表现过于热情,分配的任务没日没夜地做,想尽快出结果。其实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科研需要的是持续的创新能力,靠劳动密集型的方式做科研,效率并不高,迟早也会失去科研兴趣,得不偿失。 做实验需要用心,做得太快,就失去了思 ...
25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如何培养新生?
热度 2 刘青松 2015-7-27 09:15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中,经常先设定一个初始条件 A ,根据这个初始条件计算理论预测结果 B ,并与实际观测结果 B’相 比较,如果有误差 D= ( B-B’ ),就用反馈机制微调初始条件 A A+f(D) ,周而复始,直到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培养研究生的最终目标是让其具有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具 ...
383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读文献犹如画画与写散文
刘青松 2015-7-14 10:09
我们的知识架构包含多个层面,最主要的一层是方法论,也就是指导自己如何学习的能力,下面一层才是各种专业的知识。如果把知识体系比喻成一棵树,我们所需的知识就包括树根、树干、树叶、花、枝头水果等等。作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把握整体的轮廓,在这基础上,就可以自由随意地画画树叶,描描树干,突然又转向枝头的水果, ...
27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