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哪些人想读博?
热度 3 彭真明 2022-12-14 22:35
首先申明,这个问题与“哪些人适合读博”并非同一层次的话题。如果读博的动机是为了科学研究,则可能需要讨论的是“是否适合读博”这个话题。可以肯定的是,读博的动机,是想获得“博士”学位,而与未来是否真正从事科学研究,并无直接联系。 为什么想谈“哪些人想读博?”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太多的学生发来邮件,想 ...
个人分类: 师生杂谈|743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科研能力弱的博士生适合找哪方面的工作?
热度 7 彭真明 2022-5-6 11:41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 博士生入职高校后该如何发展 的问题。然后就有人给我留言提问,科研能力弱的博士生适合找哪方面的工作。 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及时给予回复,是因为我并不清楚留言者的具体情况,就觉得不是很好回答这个问题。是本人发的论文不行,还是动手能力或实验技能弱。比如,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除了 ...
个人分类: 问道研途|12474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7
入职高校的博士生,要不要立马换方向
热度 9 彭真明 2022-2-16 15:44
自2010年开始招收第一个博士生,迄今共计招收了23名博士弟子,其中直博生7名,硕博连读生5名,统招生11人(含在职博士7人)。截至2021年,已毕业16名,期满清理学籍1名(高校在职教师)。毕业后,入职高校的博士生8人,占比50%;中科院系统3人,占比18.75%,航天科工、中电集团等国防军工企业3人,通信行业企业1人,海外 ...
个人分类: 问道研途|10701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9
审核制,读博容易了还是变难了?
热度 16 彭真明 2021-12-14 13:05
以往博士招生是多种形式并存,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硕士一年级和二年级),统一招考(应届/往届硕士毕业生)等。 现阶段,我国参照国外博士招生模式,由博士统考逐渐向申请审核制过渡。据了解,国内双一流大学全部实行了申请制度,其他双一流高校也在逐步推行。 有人说,没了考试关读博终于降低了难度,有的人则认 ...
个人分类: 问道研途|12817 次阅读|36 个评论 热度 16
就业驱动的内卷,研究生科研训练越来越缩水
热度 6 彭真明 2021-6-12 16:46
记得20年前,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用人单位集中来校招人。10年前,各大用人单位在头一年的暑期开始到学校搞校园宣讲,招揽人才,当时我都感到有点惊讶,是不是得来的太早了点。前几天,去实验室看一下,整个实验室不到10人,研三答辩完了,不来实验室很正常。那研二的学生呢,也不少人不在实验室,问了情况,才知道有几个 ...
个人分类: 问道研途|12686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6
小议规矩
热度 1 彭真明 2021-3-30 17:5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实验室规定在读学生每月28号前提交工作月报,包括博士后、博士生(含在职)、硕士生,参与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及创新基金的本科生等。 每到提交月报截止后两天,我都会一一回复收到月报的同学,公布按时提交月报的同学名单,以便确认是否收到月报。对撰写规范、工作突出的月报,作为范例公布到实 ...
个人分类: 师生杂谈|8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破五唯”后,博士研究生该怎么培养?
热度 11 彭真明 2021-1-31 18:31
早在2018年底,教育部就发出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2020年2月,为解决科研院所特别是高校专利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问题,以及“破除论文‘SCI至上’”,教育部、科技部连发两文,明确要求科技评价、人才评价要破“五唯”。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引起 ...
个人分类: 问道研途|13578 次阅读|41 个评论 热度 11
博士毕业两年后,我从央企回到了高校
热度 4 彭真明 2019-9-23 15:31
文/辜晓波 2016年博士毕业时我决定要离开高校,进入工业界,加上当时家人的极力要求,(父母希望我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我选择了进入某央企总部工作。这是一个在当时所有人都满意的决定,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离开学术界的喜悦,我欣然的离开了北京。当时的我绝不曾想到,在不久的 ...
个人分类: 人生百味|1897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你跳了吗?
热度 5 彭真明 2019-9-15 19:47
平时都很忙,群里很安静。到了中秋节,大家都发来祝福,哪怕是一个表情包。这就是群,清一色的同学和同门。 近来,群里又多了一句问候语:你跳了吗?这里的跳,即跳槽。 有的说“我已跳了几个单位了”,有的说“我刚刚跳”,还有的说“我正在起跳”。尽管大部分同学沉默不语,但我清楚,跳的还真不少。 这意味着 ...
个人分类: 师生杂谈|15643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如何看待学生的追“AI”潮
热度 10 彭真明 2019-2-2 11:30
追星、追热是当代年轻人的潮流。倘若你讲不出几个明星大腕的名字,会觉得自己out了。时下的大学生群体里,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染指人工智能(AI),随口说不出几个深度网络模型和架构,也有一种被out的感觉 。 2018年11月末,我去了湖南的6所重点中学,做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讲座,场面之火爆, ...
个人分类: 校园时评|22944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1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