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传
热度 4 赵玉民 2025-6-15 07:10
世上最震撼人心的是什么?是对于自然界奥秘的顿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窥探天机”。如果有人在网上去搜索“最美的物理学公式”,那么麦克斯韦(1831.06.13-1879.11.05)方程组则一定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理论物理基础课《电动力学》的核心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本文作者在学习 ...
7382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法拉第小传
热度 3 赵玉民 2025-5-16 10:24
场是弥散在空间的一种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场是十九世纪物理学的新概念,现在已成为物理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基础。场的概念是由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09.22-1867.08.25)原创性提出的“力线”而来。当然,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他还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电磁感 ...
780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青年爱因斯坦之烦恼
热度 5 赵玉民 2025-4-6 13:32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在绝大多数排行榜上,第一名都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论文和书籍早已汗牛充栋了。本文希望能从他青年时期的琐事和烦恼中去搜寻科研工作者可能遇到的共性,这种共性可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后来者在成就上都难以望其项背,但 ...
796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5
电能传输的实景
热度 5 赵玉民 2025-3-15 09:57
许多人都见过电路图、在中学阶段学习物理时都画过电路图。在直觉上,人们往往把电路中的能量传输形象地比作流水,水沿着河道从高处往低处流动的同时携带着能量前行;类似地,人们通常会想象电路导线中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同时也携带着电能从电源出发、逐步分给电路内的各个用电器;在讨论电路问题时一般通过引入电 ...
7064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梁启超论“趣味教育”
赵玉民 2025-2-2 10:00
梁启超在近代历史上以康梁变法而闻名后世,他是 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和新法家代表人物。也许是人生境界一通百通的原因,梁启超在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在如此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本文作者最近偶然阅读了《梁启超之路》 ( 作者黄 ...
21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真假美猴王:原子核的两种图像
热度 1 赵玉民 2025-1-29 00:01
现实生活中长得很像的人是蛮多的,所以会有特型演员;有些兄弟长得很像,特别是很多双胞胎在外人面前甚至能以假乱真。这方面的最好例子是《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连师傅和师兄弟、甚至观世音菩萨都无法分辨两个猴子哪个才是真的孙悟空,只有法力无边的如来佛才认得,可见这两个 ...
8251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庆祝核物理学家塔米教授百年华诞
热度 1 赵玉民 2025-1-20 15:50
伴随2025年春节长假越来越近,我们即将迎来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塔米(Igal Talmi)教授百年华诞。本文作者特此撰文,沾沾塔米教授百年华诞的喜气,同时讲几件与塔米教授相关的事。 塔米教授生于1925年1月31日,先后师从拉卡(Giulio Racah,塔米的硕士导师,1947)、泡利(Wolfg ...
263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幽灵般的磁场
热度 1 赵玉民 2024-12-22 08:28
磁场和电场统称为电磁场,二者象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一样;解释电磁场这种特殊物质具有电和磁这种不可分割属性最合适的框架是狭义相对论中的电磁场张量,这个张量把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作为一个张量矩阵中的不同矩阵元,在不同的参照系内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转换,一个静电场在另外一个参照系内则既有电场又有磁场, ...
2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马约拉纳失踪之谜
热度 5 赵玉民 2024-10-1 05:39
马约拉纳是20世纪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不幸的是,他在很年轻的时候突然失踪了。马约拉纳的失踪是当时意大利的一桩重大悬案,当时看法是他很可能因为抑郁症而投海自尽了;然而几十年后在遥远的南美似乎发现了他的踪迹。所以,马拉约纳教授留给后人的不仅有几篇论文和现在珍藏于博物馆的笔记,还有他 ...
806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5
理论物理天才:马约拉纳
赵玉民 2024-9-7 10:43
近20年来,“埃托雷-马约拉纳”的名字在物理学界乃至科学界越来越响,这一点应该是马约拉纳不喜欢也没有料到的。实际上,倒退三十多年,马约 拉 纳这个名字还是比较小众的。据本文作者所知,他的名字在核物理教科书中仅在两个地方中出现过 。 即便马约拉纳在外界并不那么出名,意大利的学界一直 ...
719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7 0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