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桂萍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orazou

博文

原型、属性和家族相似性 精选

已有 7445 次阅读 2013-8-21 11:54 |个人分类:语言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原型, 语言学, 属性, 范畴, 家族相似性

原型、属性和家族相似性

邹桂萍

前几日,我和李东风老师误将梧桐科的假苹婆当做是“豆科植物”(更确切地说,不是误认为,是觉得比较像),恐怕让网上的植物专家笑掉大牙了。之后,我在感叹自己的无知的时候,忽然想起认知语言学的一套关于分类的理论。

人们的认知结构对大千世界的各种千奇百怪而又杂乱无章的事物进行分类,这个过程就叫做范畴化(categorization)。在范畴化的过程中,我们把最完好的、最显著的成员——即在一个类别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其在人们大脑中的表征叫做“原型”(prototype)

比如,“杯子”的定义是“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一般容积不大但是,这个定义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因为它没有告诉我们杯子有多高,圆柱的半径有多宽。所以按照这个定义,在﹥杯子﹤这个范畴中,我们可以有以下这么多类型的杯子。

 

Cup(Ungerer & Schmid, 2008)

   但是事实上,一提到“杯子”一词,我们往往想到的是1号杯子。所以,1号杯子是﹥杯子﹤的典型成员,它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被认为是“杯子”的原型。

再比如,人们对“美女”一词没有清晰的定义,这个标准是身高、体重、比例、曲线、五官、气色、还是其它,我们似乎不求甚解。但是,一旦提到“美女”一词,每个人心中都会浮现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就是“美女”的原型。

原型事物和这一类别(范畴,category)的其他成员的共同属性(attribute)是最多的,有些属性是其它成员所不具有的。例如以上的1号杯子,我们可以这样细化它的属性:1用来装液体的;2杯口是圆的;3)下部略细的;4)带有杯柄的;5)容积较小的;6)陶瓷烧制的;7)不戴杯盖的。

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类型的杯子,有的是不具备原型事物的某些属性的。例如我们有这样的杯子:

 

          10.完全圆柱状的                          11.下宽上窄的

 

               12.长方体状的                             13.带杯盖的

 

 

         14.无杯柄的                         15.塑料制成的

 

属性在范畴化中究竟是必要的,还是非必要的?最先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Aristotle。他认为,范畴是由一系列必要的、充分的属性集合而成的。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这是所有的成员都必须具有的;有的属性是偶然属性,它不是范畴的必要条件。这套理论被称为“经典范畴理论”。

但是,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在﹥杯子﹤这个范畴中,杯子的形状、材料,乃至于颜色、大小等都不是构成“杯子”的本质属性。根据“经典范畴理论”,莫非“杯子”的本质属性只是“用来装水和其它液体的容器”吗?那么,碗、盆、桶等不能装液体吗?这显然不符合现实。

于是,认知语言学提出了“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s)的观点。Wittgenstein认为,属于同一范畴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有至少一个这个家族的属性,但是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成员能够具备这个家族的所有属性。这个观点用图表可以表示为:

 

 

最后,我们用“家族相似性”回头看看“豆科植物”的话题。豆科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草本、灌木或乔木。果实为荚果。花冠形似蝴蝶。雄蕊常十枚,九枚合生,一枚分离。根部有能固氮的根瘤。”可见,豆科植物的属性是:1)双子叶;2)藤木、草木、灌木或乔木;3长荚果;4)花冠像蝴蝶;5)雄蕊常十枚;6)根部有能固氮的根瘤。

李东风老师和我根据“长荚果(其实假苹婆的果实属于蓇葖果,不同于荚果。前者成熟时果实仅沿一个缝线裂开;后者成熟后果实分裂成两条缝线)”的属性,有将假苹婆归入“豆科植物”的倾向,这实际上只看到局部,没有顾全大局啊。不过,这也不能怪我们,毕竟我们对“梧桐科”不熟悉。

 

链接:关于假苹婆的讨论

 

参考文献:

Ungerer F & Schmid H. J.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75292-718582.html

上一篇:请教:这是什么植物?
下一篇:漂亮准妈妈
收藏 IP: 202.192.80.*| 热度|

7 李东风 庄世宇 赵美娣 赵序茅 张忆文 张全成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