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基础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culture 语言理解&知识表达

博文

第四章 智能化驻行载器硬件(2023新版融智学)

已有 458 次阅读 2023-1-25 10:59 |个人分类:融智学前期探索|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第四章 智能化驻行载器硬件

导读:道法自然,从自然物,发展至人工物,为了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系列问题,不仅要解决个人内心的认知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人与人之间族群的社会认知问题。于是,这就不仅限于工程技术的标准化设计规范的制定,而且,还牵涉到了人文艺术的个性化考量即非标问题兼容方案。其中,不仅有哲学、逻辑和数学的考量,而且还要顾及交叉与综合。因此,德化社会和人文关怀都必须兼顾,否则,道法自然的过程也就做不到位。

统筹兼顾且重点突破就涉及融智学的观点和方法及其古今中外思想渊源的比较分析:

融智学的观点和方法及其古今中外思想渊源的比较分析.jpg 

 

第一节 两大类硬件载体

导读:从阿基米德的时代直到牛顿时代再到我们当今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与自然人大脑智力的相互可比较的时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联合,确立了物理载体和生物载体的硬件属性。而近期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移动网和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嵌入各种各样的电器涵盖工厂、办公和家庭以及公共设施设备的物联网乃至智联网的发展,电脑、手机、可穿戴以及可安装的物理硬件载体与人脑生物硬件载体,都与软件、知识和语言三大因素集群紧密地关联上了。于是人工智能、心理智力、人机交互协作乃至协同的智慧,融通融合的进程,即三智双融的现象,日益普及了起来。物理与生物两大类硬件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改进及其不断优化的进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脑智的关系.jpg


第二节 脑智间最大歧义

导读:一旦人们普遍认知到脑智间最大歧义不仅在于物理、化学、生物、生理、病理、医学等生物载体的硬件属性甚至多因素集群的辨析问题,而且,更在于心智的软件、知识和语言三重属性及其众多的因素集群的辨析问题,此时,人们再回过头来看远古至今从有巢氏搭建的窝棚到当今的钢筋混泥土楼宇房屋,古罗马的公路系统至当今发达的高速公路系统,以及当今的飞机、轮船、高速铁路、洲际油气管道和游览景区的智能化索道等发达的交通体系,可以说,基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及数学乃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工物载体硬件的能力都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但是,在人类与自然如何更好地和谐共处的逻辑与数学以及计算机辅助规划与部署等方面的能力,却远远滞后了。相应的哲学、人文艺术、心理心智,尤其是关乎交叉与综合等涉及大跨界的视域的学问,社会总体的认知水平,都远远滞后了。一句话,社会总体认知水平严重低下,一方面,人类认知第一次大飞跃的许多课,无数的人都远远未补上;另一方面,人类认知第二次大飞跃的新课程,则有更多的人要么不知道,要么跟不上。最典型的就是既不理解为什么近未来新型大学对高深学问探讨要划分为十大学部,更不明白如何理解言和语的关系并用它驾驭字式图表音像立活八大形式体系。至于它们所涉及的更深层次道理和最基本的八大载体类别等直接关系到十大学部跨学科、跨行业、跨语种、跨时空与跨圈层的八大学问体系及其交叉与综合的复杂学问,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两次认知大飞跃-图1-2.jpg 

 融智学提出未来新型大学的理念_03.jpg

第三节 智能化驻行载器

导读:暂时先抛开人们一下子通常无法理解或难以辨识的智能化驻行载器的完整概念、原理、方法和典型范例,先从最基本的机械平移、升降、折叠、嵌套与伸展等基本功能因素,及其基本结构和属性,来做简要介绍;进而,再从房屋、道路、车辆,尤其是车型与房型,再就是小区型和道路型,依山型、傍水型、依山傍水型,地面型、地下型、悬空型,最后,聚焦局部型和全局型的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更新换代,等等。还有可穿戴的微型与可栖息的各种规格的搭配,至于家居型、办公型、生产型、公共服务型和城乡公共设施型,则另做系统的专门介绍。一句话,近未来的整个城乡结构及其功能都将随着近未来新型大学十大学部的2-3系列的本硕博连读的20-30期学生和毕业生在教管学用社会化系统工程实践进程中,做出相应的典型示范。

融智学提出未来新型大学的理念_0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143-1373380.html

上一篇:2023新版融智学 第三章 智能化双字棋盘
下一篇:第五章 七遍通,教是为了不教(2023新版融智学)
收藏 IP: 116.31.5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