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angxiao

博文

F-16的故事(二) 精选

已有 7947 次阅读 2012-5-9 11:5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战机故事, F-15, F-16, Mig-25

F-16的故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1685&do=blog&id=567239

F-16的故事(二)


(
) 伯德他的战机黑手党

   经过韩战越战, 美国的经验是战场上的优势来自空中优势, 而空中优势则来自有占空中优势的战机. 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 局部战争不断, 基本是美国和苏联的飞机在拼. 两国飞机在互为保密的情况下不断更新换代, 却在设计理念上互相隔绝, 完全没有交流. 究竟那个有空中优势唯一的标准就是战场上的一拼. 到底战机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 这就象恐龙和耗子之争一样, 至今也没有定论.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什么战机就需要理论家指导了. 这时美国空军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  约翰伯德上校 (John Richard Boyd, 1927-1997) 就应运而出. 他对美国战机的影响从越战后期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的第一次海湾战争.

伯德于1945参加空军, 先被派到日本教占领日本的美国大兵学游泳. 1947年他回来上了大学 (学经济),  51年毕业后继续服役当空军驾驶员. 他虽然是个重头理论家, 却并非象牙塔里的学究, 而是个十足的飞行高手, 外号叫”40秒伯德”. 这外号源于他曾公开挑战美军的所有战机试飞员和教官,  说他能在空战演习中从劣势出发, 在40秒内打败任何飞行教官. 据说这个挑战到他死也没人能胜过他. 在实战中, 伯德只赶上了韩战的尾巴, 飞过几次瞭机. 在韩战结束后没几年越战又开始了. 伯德本来要去参加越战, 可是后来计划突然改变没有去成, 他就留在伍角大楼当了个闲职, 这种清闲却使他变成对美国空战战略有重大影响的专家. 

约翰伯德和他在阿灵顿国家公墓里的墓碑.


伯德提出的那个理论叫作 能量-机动 理论(Energy–maneuverability theory, 或E-M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就能把一架战机的推力, 重量, 翼型面积和阻力等数据写成一个数学公式, 定性地用一个叫 机种特征能量 的参数来比较不同的战机.

理论好提验证难. 演练米格机和美国战机在韩战和越战中实际交手的战例需要大量计算. 伯德伙同恩格林空军基地里的一个数学家偷用基地里的一个巨型计算机验证他的模型. 他们的研究结果于1964年写成报告. 虽然这个报告象是偷偷摸摸被一个小人物做出来的,  但是有理不在官高.  E-M理论以其说服力不但被美国空军广泛接受, 而且成为世界空战理论教科书中的一个经典. 

       1伯德是个作风干练, 思想超前的飞行员,专门挑战当时靠技术制胜的主流观点:  导弹制胜论( Missileers). 导弹制胜论认为的空中优势主要靠先进的空-空导弹. 远距离导弹能在你还没看见敌方飞机时就锁定敌机, 几分钟结束战斗. 由此理论指导的空中优势战机计划 预告 (Project Forecast)带来了如F-111F-4II(鬼怪式II) 这样的大飞机. 他们认为未来的空战就不再需要象野狗打群架那样的小飞机空战, 大飞机能带更先进的导弹并来制敌于视野只外.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F-4II 连前炮都没装, 省下空间来提高其他性能. 但是导弹制胜论在越战的实践中中并不理想. 一场空战打着打着就越来越近, 最后还要在空中拼刺刀来解决. 这时候操纵不灵活的鬼怪式就会在苏联米格-21面前吃大亏.

            伯德和另一个试飞员出身的官员里科尼上校(Colonel Everest Riccioni) 对此看得清清楚楚, 他们和两个没有军衔的统计学家组成一个小组, 大声疾呼E-M理论的重要性并批判F-111飞机好看不中用的缺点. 里科尼是意大利人, 就自称他们的小组是战机黑手党”, 自己当教父”. 战机黑手党认为在临战许多时候还是需要人眼的目视观察. 这样战机越灵活就越有优势.  预告计划之后, 美国空军于1965年广征新一代战机的计划. 当时8个飞机公司响应,提出了500个设计概念. 可是大多数设计方案仍然采取F-111那样的可变后掠翼, 重量在2.7吨左右, 空速2.7马赫,推重比0.75. 在战机黑帮的坚持下, 伯德的理论说服了不少人, 1967年大幅度改写了空中优势战机计划 (F-X计划, Program Fighter Experimental), 使F15飞机的设计不再采用可变后掠翼,并且把重量减轻到2吨以下,  空速从马赫2.5减到2.3, 推重比增加到1.12. 由于这些改进, 使F15不再像F-111那样笨重, 成为主导空中几十年的优秀战机.

 

麦道的F-15大角度起飞的瞬间. 尾巴里喷出的火就是所谓加力 (after burner).

可是在当时空军已经在执行F-X计划的时候, 为什么还能容忍更轻型的战机(LWF计划)这类劳什子出来混呢? 这里有不少秘密: 有人说是政治原因, 说轻型战机是伯德的自留地, 有人说F-15 太贵了,应该有个便宜的机型来补充, 还有人说是苏联老大哥间谍战的帮助.

            50年代的冷战期间, 苏联美国各自闭门造车, 都想在战机上压对方一头. 苏联在制造高空截击机上面的压力很大.因为美国的U-2和后来的SR-71侦察机,高空轰炸机B-52等都需要高空截击机来制衡. 在此压力下米高扬设计局发展了一系列截击机, 最终发展成了米格-25.  北约的情报机构给这种新飞机起名叫 狐蝠式(Foxbat)  狐蝠式曾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有些到今天还没有被别的战机超过. 比如在1965年就创下千公里平均时速2319公里/小时, 1973年创下两分钟50秒爬升两万米, 4分钟爬高3万米的记录.  米格-251967年亮相于杜慕德多夫航展, 给西方带来巨大震惊. 在当时的情报中米格-25是苏联下一代的空中优势战机, 其性能竟可能超过了正在发展的F-15. 对此美国一阵手忙脚乱改进F-15, 想跟苏联争个高下.  这样F-15就远离了战机黑手党的预期, 伯德他们就想另起炉灶.

            1976年九月六日, 一架绝密的苏联米格-25战机由叛逃的别连科上尉驾驶, 在日本函馆机场降落. 美国空军.把它拆开仔细分析, 发现原先的情报很多是苏联的马虎眼. 米格25不是情报中描述空中优势战机,而只是一种高空截击机.

            不论真正原因是什么,与苏联的竞争是美国发展多种战机的重要动力. 1969, 里科尼上校的小组从海军那里得了一笔小钱, 用来研究更轻型,更灵活的战机. 这笔不到15万的小钱最终催生了YF-16YF-17. 1971, 国会发表了关于F-14 F-15的报告, 并拨款5千万研究灵巧的轻型战机, 并在1972年追加了一千二百万. 这就有了知名的LWF计划.

 

 


尾巴上漆着红星的 米格-25, 也是双垂尾双发, F15很象啊.

 

 

() 催生YF-16的秘密小组

实际上, 远在在LWF计划出炉之前的10年就有了发展F-16的计划. 其主角当然还是伯德.

(待续)

*** 从读者反应上来看错误还是不少的, 主要是关于F-15和对狐狸蝠的评论. 可能还要再写一稿才能修正. 写F-15的发展虽然离题了,但要写伯德一定要提到他F-X计划的贡献. 非常欢迎大家批评. 我写这个本来就是误入歧途,但既然已经开始了还是写完了好.几十年来,事实变成历史,历史变成传说.其间的间谍和宣传战也一直在搅混水.写的时候要核对很多网页,挺累的.
  但最后一节对未来的展望应该是最有趣的. 未来是未知的, 大家都可以见仁见智. 尤其中国的军事发展不差钱, 在什么时候,再哪些方面超过美国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5月9日记于华盛顿DC.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685-568848.html

上一篇:F-16的故事
下一篇:美国的“冒牌大学”
收藏 IP: 141.161.234.*| 热度|

14 吕喆 刘进平 肖振亚 陈学雷 刘洋 赵凤光 罗帆 蒋迅 赵飞虎 唐常杰 吕乃基 zzjtcm spark wormbreed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