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wol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ywolf 探寻,经历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

博文

博士研究渐入佳境:积累与成长 精选

已有 7787 次阅读 2021-6-16 12:20 |个人分类:学术经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的成长和历练在于读博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经过几年的长期积累,才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与转变,这个过程中混杂着兴奋、紧张、高兴、忙碌、迷茫、甚至暂时的失落。这篇继续前面几篇,系统而详细的记录我读博士几年的经历。

1. 首篇论文

我在一个人慢慢啃一大堆文献的同时,我的导师也推荐了两本这个领域的入门书籍,我就交替着来读,能够缓解一下阅读的枯燥感。读了大概有两三个月,导师开始跟我讨论计划要写的一篇综述文章的构架,主要是微尺度的各种实验与测量技术,我们把这些技术简单分为几大类,比如温度、压力、流量和几何尺寸测量。导师说对于每一大类,你先尝试写几段总结,基于你正在读或者已经读过的文献,完了之后发给他,然后我们讨论一下。

 我已经有了阅读整理文献时的笔记,所以写起这些来并不是很难。大概又过了两三个月,我已经把所有的文献都过了一遍,大概有五、六百篇,并且有了属于我自己的文献管理数据库。同时也很顺利写完了对这几类测量技术的总结,也跟导师讨论过几次修改了几遍。导师说今年夏天在法国某个小岛上有个会议,咱们把你写的这些材料整理成一篇文章,先投给会议。

其实我之前写的那些技术总结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了,导师添加了引言和结论部分,第一篇文章就这样成形了。这是在我读博士的第8、9个月的时候,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我从一开始一点也没有写文章的压力,因为导师从一开始并没有让我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把一篇文章拆分为很多小部分,让我一点一点来完成,这样一方面难度降低很多,另一方面每完成一小部分,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

分享这一段经历是想说明,并不是我功底有多么好,而是导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和鼓励,对博士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更进一步来说,引言写作对于刚入门的博士来说难度是最大的,因为需要高瞻远瞩,还要娓娓道来层层递进,所以我导师没有让我写这一部分是有原因的,这也有效避免了任务太难而引发的挫败感。

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像我这样幸运,在写文章时有导师的的具体引导,我也很多年前就听过了不少人分享写文章时的痛苦和迷茫,也从那时我开始提供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讲解和培训,也帮一些研究组修改润色他们的初稿。

参加完夏天的会议之后,我们收到了不少同行对于这篇文章的评论,于是趁热打铁,花了一个多月把文章改进了一下就投出去了。这篇综述是我博士阶段的第一篇文章,也算是博士第一年的成果。

2. 法国博后

回到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实验室读文献的时候,有一天导师兴奋的告诉我,实验室的孤单生活模式马上就要结束了, 原来他招收了一个博士后,一两个月之后就从法国过来了。我也非常兴奋,终于能有人说话聊天了。果然很快就见到了这个博士后,办公室也早早为他准备好了电脑和桌子,但是他的第一天很不顺利。这一切都是电脑的键盘引起的,原来法语键盘上面的布局跟英语键盘很不一样,而意大利语键盘跟英语的是一样的,这导致他无法用键盘输入,也用不了电脑。这个问题在接下来几天很快就解决了。

这个法国的博士后在博士阶段是做微电路设计与加工的,而且跟法国一个国家实验室有很强的联系,这应该是我导师招他进来的主要目的,因为我们的实验需要加工微尺度的传感器,即使他对于传热和流体领域完全不懂。这个博后集中了法国人特有的从容与绅士风度,我们一起出去进来时,总是彬彬有礼,抢先躬身为大家开门,让大家先走。

他来实验室后,我的学术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我们整体聊天南海北各种习俗传统和文化,我也跟着学了几句简单的法语。我们经常在办公室待两个多小时后,一起出去透透气喝个咖啡,顺便换个环境继续聊天。他来没几个月,就到了欧洲杯的赛季,于是跟我大谈特谈足球比赛,甚至在办公室电脑上直接观看球赛。我当时还比较收敛些,觉得这被导师发现了不太好。有一次他正看得兴奋,导师匆匆忙忙有事进来了,结果导师跟着一起看一起兴奋,整个办公室没有人有心思做科研了。我也从此知道了欧洲杯在大家心中的重要位置,比赛的时候,外面街道上基本看不到人,大家要么在家里,要么在酒吧,观看比赛。

3. 时间管理

玛丽居里项目对于我们的科研时间,有着具体又严格的管理。每个人都有一个timesheet,记录自己每天主要的研究活动,精确到了小时,每周记录的科研时间严格不能超过40小时,不然审核会通不过。每个月,我还要写一个月总结,从几个主要角度汇报一下科研的进展;每个季度还有一个类似的季度报告,当然每年还有一个更全面更长的年度总结报告。这些报告要自己签字,之后导师审核签字,然后再发送到总项目管理处。

长时间多次准备这些记录总结,让我慢慢形成了反思我的科研进展和时间利用的习惯,也让我知道已经流逝的时间并不是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我会习惯性的看看过去一周或者一个月,在某个具体问题上面花费的时间是否过多,哪些方面进展比较顺利哪些方面慢一些,以及原因是什么;这些非常有助于对于下一阶段的安排,同时也锻炼了简洁明确的概括总结和写作的能力。

现在我同时管理好几个科研项目,也深刻发现这些记录和总结对于项目管理非常重要,有助于统计出项目的每一个任务花费了多少科研人员的人力时间,这样可以更加精确的计算出项目在人力成本方面的花费。此外,如果项目进展有问题了,可以及时查看这些记录,看看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以便调整改进。还有如果需要对项目进行审计,这些记录是第一手的信息来源。

后记:愿我这些真实的经历给在学术路上的同行带来鼓励和启发,“学术漫谈”公众号记录了学术人生的经历、经验和感悟。若加微信 (editingus),请注明姓名和研究领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7935-1291436.html

上一篇:全面开启海外研究与生活:改变与适应
下一篇:博士研究的起起伏伏: 跟导师吵架与实验自动化
收藏 IP: 67.182.21.*| 热度|

10 郑永军 袁有录 唐小卿 孙颉 黄永义 刘立 顾森 杨志远 刘继为 闫江毓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