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973”该歇歇了 精选

已有 11309 次阅读 2010-10-12 20:3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973”该歇歇了

前几日网友给我博客留言,我认为说到中国科技界的一个小命门上了,应该借此机会再说两句,下面是网友的留言:

现在中国绝大部分院士的课题经费远远超过大部分诺奖得主,不知干什么了?
博主回复:呵呵,他们很淡定

    我能理解留言网友的郁闷心情,我又何尝不是这种心情呢?看着国家的大把钱被无效浪费,真的很心疼,那又能怎样呢?其实,这几年我已经不忍心再说科技界了,大家混的都很难,一大堆婆婆、公公在舞台后面指令着我们,哪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啊,科技界的众多精英不过是诸位婆婆、公公们挑选出来的玩偶而已。再者说了,投入科技界的那点钱,真不算事,国家每年的三公消费,谦虚地说,可以够得上军费开支与科技投资的总和,科技界花这么点钱还值得大惊小怪吗?照理说,科技界在经费的使用上要比其他部门好上几十倍,但是毕竟科技界里混的人大多还有一点书生意气,以及一些残存的理想主义,即便这点可怜的钱也要花的有效率,也许这点微弱的坚持就是当下中国剩下的唯一一点信心。

照理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节省过日子的民族,为何还会浪费经费呢?其实,这是制度设计中本身存在的先天缺陷,任何项目都要求必须在任务期内把钱花完,否则收回。在中国这种境况下,申请得到一个项目是何其艰难,也许一辈子就这么一回,怎会让他被轻易收回呢?因此,我们才看到各种突击花钱的报道。其实这种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管好经费用途,何时花完应该是项目承担人的自主决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解决突击花钱的问题,而且对于负责人科研持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措施,富年为荒年做准备。我们大家的日子不都是这样过的吗?怎么到了国家层面就不会玩了呢?奇怪。

基于上述理解,中国科研经费中最大浪费行为都发生在973、重点专项等项目类型上,这类超级项目,经费巨大,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比如973项目,平均经费支持额度为3000万,乖乖,即便分成几个小组,又怎么可能在短期内花完这么些钱呢?所以浪费现象的发生就是制度使然,即便从事科研的投入也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花上N多钱买了国外设备,用处多大没有人关心,花上巨额买药品,上千美元的版面费,乖乖,这些大手笔,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中国的所谓大项目,在拯救完国外设备制造企业、化学试剂厂、交付高额版面费外,我们剩下的就是一地鸡毛,然后遍地山头,这就是中国科技界复杂多变的科学地图所呈现的弱肉强食的景象。

基于上述考虑,扩容中小项目,大力压缩大型项目,然后把余下的经费按照学科的区别通过全时工作量的R&D人员进行平均分配,连续资助三年,过后评选,合格者下一轮继续资助。到那时,中国科技界可能真的会在短期内做出好的工作。前几日曾开玩笑说:每年诺奖颁布日,最应该感到害羞的应该是那些所谓重大项目的专家,我们有理由追问:拿那么多经费都干什么了?从这个意义上说:973等超级项目该歇歇了!

主动选择死亡,有时恰恰是一种高度负责任精神的体现。973看你的了!

2010-10-12夜雨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网络,没有商业用途,仅供欣赏,特此向作者致谢!



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施一公 饶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372628.html

上一篇:从索洛余值看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问题
下一篇:从香港到中国与从中国到香港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收藏 IP: .*| 热度|

42 王铮 许敏 文绍 尚松浩 葛肖虹 赵明 孙学军 朱志敏 王涛 于锋 曹聪 孙洪广 惠小强 牛登科 陈苏华 吉宗祥 吕喆 关法春 吕乃基 李志俊 耿文叶 翟远征 鲍海飞 李永丹 刘鹏 朱猛进 齐霁 杨志鹏 姜咏江 王永林 曹贺贺 吕秀齐 黄峥 程平 林贵刚 刘福柱 ysliysli xiexmbs lftkf neilchau liangqiang goudan1

发表评论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