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爱的能力也是需要学习的 精选

已有 9594 次阅读 2020-4-18 20:0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62914aabgy1gdfs1bylyej21470u0kd3.jpg

专业研究者写的科普书通常很靠谱,能够做到这点的人需要两项技能:对专业的精深理解与流畅的表达技巧,拥有其中一种能力者很多,两者兼具者少。这也是我国目前优秀科普著作不多的原因之一,关于科普困境以前曾写过相关文章,这里不再赘述。今天要说的是刚读完的一本高级科普: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写的《爱的方法》,芭芭拉是一位心理学家,而且是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她的书恰恰是从一个极性最高的正向情感:爱出发,来阐述积极情感的力量的。爱是一个被人们说了几千年的主题,写出新意不容易。由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经历,因而在这个主题上要结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果子,难度很大。幸运的是,她做到了。关于作者的信息如下:

024218_thinkposium012-1200x675.jpg

Barbara Lee Fredrickson(1964-) is an American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where she is the Kena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She is also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the Positive Emotions and Psychophysiology Lab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芭芭拉教授博士毕业于史坦福大学,目前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任心理学杰出教授。我上面提到的书是这本:

61SIRolEyKL._SX218_BO1,204,203,200_QL40_.jpg

关于芭芭拉教授的主要理论观点,为了省笔墨,看下面一张PPT:

这张PPT基本可以涵盖芭芭拉在书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基础。七、八年前由于某些生活际遇与爱好的变化,我曾阅读过大量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分析方面的书,并花费时间和金钱上过相关的培训课以及考证,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这是非常重要和有趣的领域(也感谢上海社科联的会议资助,我曾在交大办过一个相关的小型会议,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项目:信念修复与认知治疗的哲学基础)。前些日子还和已毕业的学生聊到心理干预的话题,尤其是在新非典疫情肆虐的当下,国人心理疏导与干预是非常紧迫之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心理疏导是有作用的,见下图的实证数据对比分析:三周以后跟控制组相比情况明显好转!

640px-Positive_emotions_by_experimental_condition.png

保持一个积极心态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小环境氛围建设至关重要,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芭芭拉认为从爱自己开始,逐步深入到爱他人、爱所有人。作为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认为爱是有距离的,换言之,随着距离的增加,那种力量在快速变弱。基于这种理解,我认为个体需要从爱你身边的人开始,这很有成效,能帮助就从帮助你身边的人开始,等你有了能力再去关注世界也不晚。我对中国文化中的所谓“远交近攻”总是不理解,在宏观层面该如何安放积极情绪,我还不是很清楚。即便如此,保持爱心仍然是重要的,否则同理心就无法建立,一个社会没有广泛的同理心是很可怕的事情。作为一种正向情感,爱是具有疗愈功能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种经验,那种乐观、积极的氛围往往会让人很舒服,反之则令人很难受。

生活总是苦乐相伴的,没有完全的幸福,也没有完全的悲伤。对此,芭芭拉给出一个情感比例分配结论,这是很好玩的研究。她认为:3:1这个比例是人们情绪体验中的关键临界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这个精神振奋与萎靡的分水岭,也是充满活力、情感联结以及奉献与人生随波逐流的人生分界线。(P190)从这里引申一句:我认为:如果积极情感的库存不是远远大于消极情感的库存,那么根本无法启动积极的人生。如何增加积极情感呢?这可是生存的基本功。我们每日辛苦努力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增加积极因素的生产能力吗?否则积极因素哪里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最近在科学社会学课上讲到的很多内容与此有关)。

TEB.png

这本书还有一项值得关注的内容,即芭芭拉提供了一套训练方法,她称作“慈爱冥想”法,这个真的值得去练一下,不为别的,仅是调整心情就值得一试(很多能力也是需要学习的,包括爱这种能力,很多看似知道的事情其实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关于这点我补充两句,几年前我曾练过几天冥想(那几年正是正念开始在中国被关注的时期),总体感觉还不错,省时省力。每次3-5分钟(有些短)即可,对环境条件要求很低。简单来说,我采用的是观呼吸的方法,这是中性的冥想,芭芭拉则采用了正向加持的冥想,相当于双倍剂量(药力如此猛是否合适,效果我还不了解)。简单来说,冥想按三步操作:1、入静。(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在椅子上坐定、微闭双目、双脚贴地,挺直胸部、肩膀放松下垂);2、观呼吸。(收拢意念,想象气流进入肺部、扩散、呼出,即便出现分神现象,也无需责备,收回即可,这样的过程保持3-5分钟);3、不评判(进行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陷入对比、评判状态,放弃这些,不论好坏、对错,你就是你,重要的是当下)。这是我当年练习的方式,觉得还不错。芭芭拉把这个过程直接加持正向的爱,相当于火力全开(我当年曾尝试加入一个美好风景的念想,觉得也不错,不过我觉得中性稳妥,这样有助于保持感觉敏锐)。

SEC0317-news3-feat-slide_900px.jpg


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如下:

作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爱的方法》,萧潇译;

出版单位: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难度系数:3.0(很多看似简单的内容,背后是有很多理论支撑的,这就需要有一些理论储备);

价格:36元(5年前书价还可以,要是放到今天,这本书估计要60元左右)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0-4-18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1229011.html

上一篇:那些不一样的活法
下一篇:翻闲书的一点想法
收藏 IP: 101.88.161.*| 热度|

18 杨正瓴 郑永军 黄永义 武夷山 郁志勇 周忠浩 姚伟 高峡 李东风 张文忠 强涛 汤茂林 贺乐 杨顺楷 籍利平 刘良桂 曾红 简美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