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文
带得第一个研究生也算小有成就 精选
2022-10-5 10:51
阅读:13324

虽然在2018年就评上硕导,但由于种种原因,2021年才招到第一个研究生。这期间虽然有一些学生联系,但交谈以后发现并没有合适的,索性就不招了,毕竟开门弟子还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开始,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招研究生和相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相似,因为事先对双方知之甚少,除了一些硬指标之外,对上眼了一切就好办,对不上眼就没有戏了。不过我的第一个研究生算是例外,因为早在他读研时,我就认识,而且非常熟悉,毕竟当过他的班主任。

在初试成绩出来以后,当他联系我,希望读我的研究生时,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当然,他也没有令我失望,在复试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毕竟作为新手,指导研究生还是没有经验,对于怎么指导研究生并不擅长,只能边摸索,边总结。

我比较崇尚自由,不喜欢束缚,认为在自由的环境中更容易出成果了。开始的一段时间,就套用这种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种模式并不适用。因为这种模式需要几个前提;其一,明确的目标;其二,主动性。只有具备这两个前提,才有实现自由的探索的可能。

然而,对于新入学的研一学生而言,是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主要原因是以前本科阶段灌输式教育,导致的思维固化,不愿打破常规,更不愿主动去接受新事物。后面就及时调整策略,以实践来指导,然后再确定目标,进而提升主动性。

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题中,将研究内容中较为容易的部分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可以去主动的学习、了解、应用现有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明确的截止期限,就可以打破过去懒散的学习状态,主动去完成任务。

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实验技能,而且提升了自信心,不在觉得这任务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而是完全有能力实现。这对于其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指导方针的引导下,由我负责理论上的创新性工作,完成研究内容的设计、理论分析;然后将实验验证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和该学生一起连续完成了两项不错的工作,最后将这两项不错的工作分别以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且已经在领域内不错的期刊发表。

眼下正值研究生评奖评优的阶段,按照学院的评奖文件,他在2021级学生中排名第一,不过我还是给他泼冷水,因为按照惯例研二的学生拿国家奖学金可能性不大,因为研三的学生才更具备竞争力。所以,也一再提醒他,重在参与,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不过,他今早告诉我,他已经评上了,听到这消息,我也是非常开心,甚至超过了当时论文被录用时的喜悦,毕竟给我开了个好头。

与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相处是一大难题,毕竟年龄代沟与时代代沟摆在哪里。如何指导学生,实现互利互惠,达到双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希望,以后能够在这课题上有所突破。

相关专题: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3580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