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文
创造了一个记录 精选
2019-1-17 09:13
阅读:6374
标签:期末, 考试, 记录, 惊喜

此文以题“我是怎样创造了这个“纪录””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9.1.28  第8版

每到考试周时,精神就高度紧张;这是因为在考试周得监考、批改试卷、上报成绩,而这些教学环节是最容易出教学事故;教学事故对于高校教师的后果是致命的,不仅自己受影响,还会让其他同事的利益受影响。

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自己所上的两门课程在2019年1月14日早上同时考试,学院要求三天之内完成成绩上报工作,一考完试就进入紧张的试卷批改工作,在连续两天的高强度工作之后,今天终于改完卷子。尽管身心俱疲,但在改卷过程中发现自己又创了一个新记录:跟18级软件2班重修高等代数的15名学生,全部通过考试,而且考试成绩出奇的好,其中卷面分超过90分的4人,80分以上的5人,70分以上4人,60分以上1人,最低的也有58分。这个成绩比正常上课的班级好出一大截,让我大感震惊,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跟班重修的学生往往都是成绩比较差的,并且名义上说是跟班重修,但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来上课,所以很让人头疼,并且这些重修的学生通过考试的概率极低。看到他们能够考出这么让人惊喜的成绩,心里还是喜滋滋的。

现在仔细想想之所以他们能够考的这么好并不是偶然,和自己的还是存在着一点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源头把关。其实,我是不怎么喜欢班上有重修学生的,因为他们可能会带坏班级的学习风气,特别要是遇上大四重修的,后果就比较严重,不过会导致他们延期毕业,如果他们心里想不开,可能会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基于这两点考虑,对于找我签重修单的学生都会约法三章(与正常上课的同学一样对待,没有特权,必须按时上课,提交作业等),如果感觉我的条件苛刻,就去找其他老师。这招还是相当有效的,一些找我签重修单的同学,了解我的教学风格之后,就不找我而去找其他老师了;所以坚持找我的同学,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能够按照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第二,立规矩。在第一节课会详细地介绍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并且时不时向他们灌输平时成绩不是用来放你过的思想,只要你没有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平时成绩就是0分,并且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公布这学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大致算出自己的平时成绩,而且可以知道期末考试需要考多少分能够过,每个同学都以同一标准执行,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无话可说。

第三,严考勤、抓纪律。每节课必点名,杜绝他们逃课的侥幸心理。严纪律,上课严抓玩手机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玩手机,就直接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并且对其进行记录,这招还是相当有效的,班上玩手机的同学大幅减少。

第四,活气氛,重参与。改变过去自己唱独角戏的上课方式,多设计一些思考题、探讨题与练习题,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刚开始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后来增加了平时成绩奖励制度之后,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加,不过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又不行。最后,就将原来的奖励制度,改成惩罚制度。所谓的惩罚制度是指:当问题提出后,学生主动回答,回答错误的不扣分,回答正确的加分;但如果没有主动回答问题,被我抽中回答问题,回答对的不加分,回答错误的扣分。实行惩罚制度之后,课堂的参与度得到大大地提高。

第五,不放水,不徇私。严格按照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定成绩,在最后一节课公布平时成绩;批改试卷严格按照参考答案批改,实事求是,不设最低挂科率;上报成绩时候,不会为了提高学生绩点或者降低补考人数而去修改平时成绩,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总之,这些年一直在坚持不放水的本科教学,虽然前期学生很不理解,给我几次全校的最低的评教分,但随着坚持年限的增长,逐渐在学生中形成了特定的形象:“最严格的老师”,也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同,至少评教分已经达到正常水平了,相信再继续坚持下去,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1575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