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man Brain Mapping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面向致力于功能神经解剖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人员。出版在跨学科和快速扩展的人脑成像领域进行的基础、临床、技术和理论研究。期刊主要关注非侵入式脑成像研究,主要来探索人类神经系统空间维度和(或)时域维度上的脑区功能、结构、连接的变化和组织形式。
最近,Human Brain Mapping采访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文章作者,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龚启勇教授,和大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和投稿经验。
HBM:龚教授,您好!首先谢谢您选择在Human Brain Mapping发表您的研究成果,您被誉为精神影像学第一人,国内外的同行都非常推崇您的工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您的研究方向。
龚教授:谢谢。我是龚启勇,现任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精神磁共振学组主席、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副主编。
我的研究长期聚焦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精神影像学的创新应用,并对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像学表征进行转化,并期待将这一新成果转化应用于对重度抑郁症的诊断预测。
HBM:谢谢您的介绍,很高兴认识您!您有2篇文章入选Human Brain Mapping 2019年高被引文章,请您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篇论文。
龚教授:这两篇文章均来自我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磁共振研究中心团队的王淞博士和合作者。
第一篇文章探讨了青少年毅力人格的大脑神经结构基础,发现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壳核的灰质体积能够预测毅力人格的个体差异;并且揭示了成长型思维方式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毅力人格关系中的中介机制,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通过成长型思维方式来影响毅力人格。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毅力人格的本质,扩展毅力的研究范围,并为未来开展基于脑的毅力教育及干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篇文章揭示了乐观人格倾向保护青少年焦虑症状的精神影像机制,发现眶额叶皮层的大脑静息活动和眶额叶-辅助运动皮层的功能连接能够通过提升乐观倾向的水平来减少焦虑症状的发生。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成因和发展机制,对未来研究者开发行为和脑的相关保护措施或程序来预防焦虑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在临床干预和教育训练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HBM:谢谢您的介绍,真没想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您为什么选择Human Brain Mapping 发表您的研究?相对于其他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 的优势是什么?
龚教授:Human Brain Mapping 是国际人类大脑图谱组织的官方旗舰期刊,主要关注人脑成像领域中的前沿进展,涉及临床、基础、技术及理论等方面的研究。Human Brain Mapping 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特点,在神经科学、医学影像、精神病学及心理学等许多学科中有广泛的影响力。
另外,该期刊强调采用非侵入性的脑成像技术,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探讨人类行为的神经机制。考虑到我们的两篇文章均是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神经心理机制,这与Human Brain Mapping 的办刊宗旨非常相符,所以我们选择该期刊来进行发表。另外,Human Brain Mapping 的投稿系统非常简洁、安全、易操作,文章发表速度较快,读者范围广泛,这也是我们选择该期刊的原因。
HBM:谢谢您对Human Brain Mapping 的认可,请简单分享您对发表流程的看法,整个发表过程怎么样?
龚教授: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新颖的选题、严谨的研究设计、可靠的研究结果以及完整的故事性写作,是能够将文章发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的关键点。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认真地准备了两篇文章的投稿文档。在审稿过程中,我们分别收到了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我们对文章进行了仔细的修改,并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了逐条一一回复。文章二审后,编辑决定接收。文稿接收后四个月,我们的文章正式发表。总的来说,文章的审稿及发表过程比较顺利,审稿人的意见非常专业、有建设性,编辑的处理果断迅速,从而保证了文章的高质量快速发表。
HBM:谢谢您的分享,Human Brain Mapping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您对开放获取怎么看?
龚教授:总的来说,我对开放获取期刊持积极的支持态度。相比于传统期刊,开放获取期刊可以降低读者在期刊上的花费,扩大文章的读者范围,推动知识共享;同时提升作者研究成果的可见性和影响力,提高文章的被阅读被引用的几率,加快审稿及出版的过程。
HBM:谢谢您对开放科学的支持,期待未来与您继续合作。
龚启勇,教授、主任医师,现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精神磁共振学组主席、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在精神疾病放射影像领域做了系统性创新工作,推动了国际精神影像的发展。因此受邀在放射学排名第一的Radiology上发表精神影像邀约综述、在ISMRM大会作New Horizons Lecture大会荣誉冠名主题演讲,并在医学影像顶级会议MICCAI年会上作1小时大会主旨演讲。2019年在放射学规模最大的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被同行誉为 “a leader in the new field of psychoradiology” --RSNA Daily Bulletin. Page 12A, Sunday, December 1, 2019)。
基于对国际精神放射影像的贡献,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含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 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和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Society Award;牵头制定精神影像临床指南、主编北美放射医师精神影像培训教材和首部《精神影像学》;是2018、2019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交叉领域)和爱思唯尔 “中国高被引学者”(医学领域)。
感谢以上龚启勇教授的分享,之后也将陆续推出更多Human Brain Mapping高被引作者的采访,敬请关注。
关于Human Brain Mapping
Impact factor:4.421
2019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Analytics):
3/14 (Neuroimaging), 神经影像学1区; 69/271 (Neurosciences), 神经科学1区; 19/133 (Radiology, Nuclear Medicine & Medical Imaging), 放射学、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1区
Human Brain Mapping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面向致力于功能神经解剖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人员。
2. The optimistic brain: Trait optimism mediates the influence of resting-state brain activity and connectivity on anxiety in late adolescence: https://doi.org/10.1002/hbm.24222
阅读文献1链接:
https://doi.org/10.1002/hbm.23944
阅读文献2链接:
https://doi.org/10.1002/hbm.2422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1-19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