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管理体制改革无效的经济学分析:从教师打人和研究生自杀谈起 精选

已有 11946 次阅读 2016-1-27 10: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2件事情非常吸引网民的眼球:南方某985名校的教师因为职称评聘的问题与领导发生肢体冲突遭到解聘的命运,六朝古都一研究生因为延期一年而跳楼自杀身亡。前者打人的动机很简单,职称评不上,就面临着非升即走、生活无着的厄运;后者的原因是无法按期毕业,有可能遭遇就业无门。2件事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个共性:威胁到当事人的生存。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但一个人遇到了生存的严峻考验的时候,礼义廉耻是无法同时兼顾的。

    1978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个世纪末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生活要素改革一揽子方案出台以来,作为普通百姓,明显的感觉就是,生活的成本急剧加大。进入了21世纪,大部分国人已经摆脱了贫困,达到了温饱有余的小康水平,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社会保障体系极为薄弱,贫富差别日益加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这种温饱水平是极不稳固的:家庭主要成员的下岗、亲人的一场大病、子女的婚房,都有可能使这种温饱的家庭沦入贫困的边缘。也许改革的初衷是美好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种国情背景下,急功近利、机会主义、利己主义,成为绝大部分公民包括知识分子的心态。尽可能攫取物质利益,是国民增加自信心、平息心中对未来焦虑感的唯一手段。。

    这种浮躁心态影响下,相当一批国民会利用一切制度的漏洞为自己牟利。官员利用权力的自肥、科研人员将科研经费通过变通转移到自己腰包,就是明证。就连小区门口看大门的大爷、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都想利用自己的小特权,某点私利。随着漏洞的扩大,各种弥补漏洞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然而,在体面生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背景下,新制度的颁布在堵塞漏洞的同时,也动了N多人维系生存的奶酪。于是,新的制度漏洞被发掘、利用。因此,新的一轮制度变革又在不断酝酿中。制度与人的恶性,陷入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高校的教授分级、绩效改革、编制改革、学生评教、公务卡的实用、政府采购制度,莫不如此。这种恶性循环的最后结果是,当初制度设计美好的初衷没有达到,人的恶性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于是,人们发出了“世风不古、道德沦丧”的慨叹。

   釜底抽薪的方法是,在做大经济发展的蛋糕的同时,更加注意分配的公平性,让每个人,不管身份贵贱,都能够过一种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完善社会保证体系体系,增大改革的预见性。当仓廪实的时候,民自然知礼节,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已近天命之年的知识分子,早已不在任何天真的幻想。我很清楚,自己的愿望只是一厢情愿,这种制度与人的恶性的双输博弈还会继续下去。在日益加码的科研绩效考核制度、日益提升的研究生答辩要求制度不断深化、蔓延背景下,抛开教学质量下降、国家创新能力减弱这些肉食者谋之的大事,高校管理层近期会面临一系列霸王硬上弓、弓弦力不能胜最后断裂的麻烦:大量的研究生无法按期毕业生活无着如何处理、大量的草根教师科研无法达标如何惩处?

     也许,普通教师与领导发生肢体冲突、研究生以死相拼的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日益增多。曾记得,华东地区某高校一名女研究生因为论文送审不合格,从24层的研究生楼纵身一跃、身体断为三截的惨状在网上广为传播,至今还令死者所在的高校导师、领导谈虎色变、心有余悸。我想,如果一个高校在短时间发生若干起教师与领导拳脚相加、学生以死相搏的事件,不谈责任追究的事情,光媒体新闻、小报记者的纠缠、喧嚣的舆论,就让领导的没好日子过。故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给底层人一活路,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952771.html

上一篇:人心出问题了,教授治校也白搭!
下一篇:如果你来担任春晚总导演,该如何呢?
收藏 IP: 180.102.102.*| 热度|

66 陈一良 陈福佑 张江敏 郭战胜 李宗昌 璩存勇 曹贺贺 梁洪泽 张波 喻海良 王云泉 张能立 逄焕东 胡文政 张骥 黄仁勇 葛兆斌 吕喆 史晓雷 霍艾伦 余国志 孙友甫 姚伟 黄永义 李哲林 杨正瓴 蔡小宁 赵学良 蒋永华 王喆 汪晓军 李贤伟 王启云 李楠 闫安志 魏武 刘建彬 杨通 武永军 韩枫 姚晓 尤明庆 石磊 吕宝亮 宁利中 陈刚 陈南晖 王振山 强文丽 彭真明 梁红斌 邹桂萍 苏德辰 张晓斌 chaijf zhangshuying11 xiyouxiyou watercold xchen ghzhou5676 shenlu TonyYuan idealist scking ilovelife365 yxj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