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
谈谈学术会议那些槽点 精选
2019-10-31 10:47
阅读:10053

     参加学术会议,可以了解学术前沿、启发科研思路、结识科研同行。因此,参加学术会议,是科研人员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业将近30年,参加过上百场各种各样的会议。关于学术会议的利与弊,圈子内的朋友也多有讨论。今天就谈谈学术会议的那些吐槽点。

一、学术会议多而乱,鱼龙混杂

    每年各种学术会议,官方的、学会的、民间的,多如牛毛。以笔者所在这个很小众化的研究领域,就有行业的、学科的、研究方向的、间接相关的各种会议邀请10多个。这么多的会议,会议质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总体而言,全国性的行业会议,大而空,成本高、收获小,投入产出比最低;二级学科范围的会议,往往涵盖了业务领导、基层单位、科研院所各方面人员,短小精悍,收获最大;研究方向的技术专题会议,往往由企业发起,企业参与者众多,会务费超高,广告、商业色彩太浓。

二、领导讲话多,形式的东西比例大

    为彰显会议的重要性,每次学术会议的开幕式,总免不了领导讲话、拍照留念、学术成果颁奖的环节。到会的领导,按照级别的高低,依次发言,占用不少学术交流时间。拍照留念时,往往根据级别高低、学术头衔大小排坐坐,有时为了等待一个重要人物到来竟然,让其他上百名代表在烈日下足足等待了了半个小时。颁奖、鲜花场合,礼仪小姐的人数、步态、服装也需要斟酌,背景音乐的选择,也颇费组织者的思量。

三、学术大牛赶场子,报告相关度太低

    每次大会的开幕式,组织者总会邀请几位戴帽子的学术大牛做主题报告。客观评价,这些大牛的学术水平确实比较高,对待学术报告态度也是十分认真。遗憾的是,这些学术大牛的报告基本都是讲述的世界观、方法论这些宏观的东西,对于抱着饥渴求知态度的学术菜鸟帮助不大。另外,这些大牛们确实太忙了,忙着赶场,往往是来也匆匆、却也匆匆,无法与崇拜的粉丝进行近距离交流。

四、会务费太高,投入产出比太低

    有些学术会议,尤其是高级领导、学术大牛出席的会议,会务费都居高不下。曾记得,笔者参加的一次高级领导、几位大牛出席的国际学术会议,注册费竟然高达4000多元。为体现高大上办会风格,学术会议举办地往往是高档星级酒店。如果加上自理的住宿、交通费用,一次学术会议下来,各种费用总和高达10000元。高成本学术会议,除几个新奇理念,收获寥寥是个大概率事件,投入产出比很低。

五、交流时间短,走马观花色彩浓

     为了照顾各方面关系,会议组织者往往倾向与让更多人的参会者做学术报告。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报告的时间被最大限度地压缩,而互动性的交流基本被取消。清晰的记得,一次学术会议,每位报告者的发言时间只有4分钟。台下的观众还没有反应过来,报告已经结束。除了大会主题报告,一般分会场的学术报告基本没有学术交流时间,学术会议变成了走马观花的学术成果展示。会议下来,与会者心中有关专业问题的的疑问、困惑还是没有消除。

六、参与者动机各异,学术气氛不浓

     学术会议上,到会领导往往做完介绍本单位基本概况的报告、拍完会议照后扭屁股走人,学术大牛做完广告宣传般主体报告后便不见了了踪迹。一般参会者中,抱有寻亲访友、趁机旅游动机的也不在少数。经常的情形是,到了会议的分会场、尤其是后半阶段,会议已经变得冷冷清清。极端的例子是,会议闭幕式上的颁奖环节,优秀报告、优秀论文的领奖者竟然踪迹皆无,只好让他人代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明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20419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