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高考不能承受之重: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作用探析

已有 5281 次阅读 2019-6-8 13:1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每年的6月7-9日三天,都是中国亿万家庭万众瞩目的日子。因为,对于参加高考的学子、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来说,高考承担着不能承受之重:向上层阶层流动甚至改变命运的使命!

   除了深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放弃高考的下层家庭,以及对国内高等教育质量存疑且经济条件富余或中等富余家庭,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会倾尽家庭所有人力、物力,全力支持孩子参加国内高考,唯一的原因无非是高等教育在学子、父母眼中的不能承受之重的殷切希望。

   然而,剔除感情的色彩,在高考率取率已经超过80%、正在向90%迈进的今天,在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的今天,对照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重新审视广大家长的殷切希望,会发现这些殷切的希望中包含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因素。

   但凡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都是天使、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哲人激励年轻学子奋发向上的格言经常说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语句中也充分肯定了(天时、地利)这些客观约束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在个人成长中的重大作用,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

   单以教育而言,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名言,激励无数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勤奋读书的唯一原因,是读书人稀缺情况下,功名与做官、改变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民国时期高校大师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初期成千上万的穷苦农民子弟、城市平民子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事实,也无不与当时教育极其落后、文凭稀缺的社会环境(天时)存在密切的联系。

    1977年至今,我国恢复高考已经40多年。经过2000年以后近20年的大幅度扩张,文凭,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社会环境已经消失。曾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只要有一张博士文凭、一些领导经历的读书人,就可以顺利入围华东地区某省会城市副局级领导干部竞聘;一个硕士毕业生,到长三角某部属高校求职,竟然可以提出家属安排高校工作的“合理“要求。笔者一位2000年毕业的朋友的同学,竟然凭借一张博士文凭,通过针对高学历人才优惠政策的不断竞聘,做到了副省级领导岗位。放到今天文凭大幅度贬值的今天,简直如天方夜谈、不可思议。

    那么,天时消失情况下,决定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就剩下了地利、人和。在现有的高校体制下,高校是否能够提供个人成功所必须的地利、人和呢?所谓人和,说白了就是人脉、人际关系,当然依靠大学生个人的努力能够有所改善,但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与父母的职业、地位有关。地利,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存在较大的联系。社会急需、薪水较高、高科技含量高专业成功概率自然较大,反之概率较小。也就是,接受高等教育并不能提供改变命运、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如果仔细审视国内大学的专业目录,同时具备社会急需、薪水较高、高科技含量高的专业比例非常之低。

那么当今的大学能够提供给学子什么东西呢?从目前国内大学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长期脱离生产实践的理论教学、四唯环境下成长的师资、走过场的实践教学,大多数学校难以给学子提供独立栖身社会的职业技能。由于受金钱至上、娱乐至死、急功近利社会大氛围的影响,各种高大上工程折腾得日趋功利浮躁的高校也很难培养出“出污泥而不染”具有高尚品质的道德楷模。甚而至于,在一些管理混乱、校风不正的学校,大学数年,学生在网游拍拖、暴饮暴食、抄袭拷贝的浑浑噩噩中度过,身体状况不佳、卫生习惯丧失,文字表达能力下降,大学四年教育反到起了“诲人不倦”的副作用。也许,绝大多数高校所能提供给学子的,只是一大堆与专业相关度不大的、支离破碎、浅层次的知识。

从功利的、现实角度看,大学所能提供给学子的,是一张步入社会、从事较为体面职业的敲门砖——文凭。要知道,当今社会,稍微上点档次的职业岗位,起点学历都是大专。事业编、公务员考试,级别稍微高点,起点学历都是本科;著名民企、外企的人才招聘,非顶级双一流学校文凭持有者入围概率极小。对于这种注水严重的文凭,含金量可以不高,但却还安身立命不可或缺之物。

如果长远考虑,正如一位女博士在我曾经写的一篇关注女研究生就业的博文下留言的那样,是大学对人眼光、视野的熏陶和培养。也许,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这才是大学所能提供给上千万学子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位女博士这样留言:“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国人对高等教育不满、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层出不穷的原因,固然与高等教育本身质量不高内因有关,也与家长、学子对高等教育不切合实际的希望有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今天,应该是丢掉不合实际幻想、还高等教育以本来面目的时候了。一张可以步入社会的文凭、几许破碎化的表层知识、一些不一样的眼光和心境,仅此而已,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本来面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183772.html

上一篇:大学教学过程中的责权利:教师厌教的根源剖析
下一篇:教学也不好搞了——教学改革对大学老师的冲击
收藏 IP: 121.237.49.*| 热度|

7 焦飞 郑永军 魏武 彭真明 杨正瓴 宋威 李东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