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
国基面上项目评审印象三四则 精选
2019-5-12 13:01
阅读:34806

        在中部某一流高校工作的朋友是个急性子,每次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送审材料,总是集中全力看本子、查资料、给意见,往往在截止日前数天前就评审完毕,进行了系统提交。提及今年的国基项目评审,朋友有这样几个印象。

      一、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上通讯评审系统改进较大,侧重于创新性、研究基础两个方面。为了防止评审专家出现操作失误、胡萝僧判断葫芦案现象,系统特别给出“特优与优先资助“、“中差与不予资助”相关联4项提示。

      二、忧,申报书原始创新研究缺乏、跟风现象严重。申报书多以“基于XXX方法(模型)的研究”作为切入点。看似高大上,但通览申报书,这些模型、方法很少是申请人原创,基本是欧美国家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方法或模型的简单应用、改造或者综合。目前气候变化、碳计量研究是热点,朋友拿到的评审本子既然一大半集中于这些热点话题。

       三、愁,本子总体质量不高。研究意义较大、研究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创新性较强,这三者俱佳的本子很少。因此,国基项目25%左右的资助率应该是比较合理。资助率再高,就有灌水的嫌疑了。

      四,作为一种竞争性极强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者自然有成功的技巧,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哪些本子在评审中容易被被枪毙呢,朋友总结一下,有这样几条:

      1、研究题目伪高大上。一些题目,看似高大上,仔细分析,其实是国内外早已研究N次的内容,只不过是换了个地点、换了套数据,本质并无多少研科学价值。

      2、研究基础薄弱。有的本子选题不错,研究方法看似创新性较强,但只要一看申请人的研究经历,竟然一篇直接相关的论文(不限于SCI论文)也没有,让人怀疑项目的可行性。

     3、研究内容杂而乱。不同于青基项目,作为面上项目,研究内容自然要丰富一些。然而,相当部分申报书内容庞杂,导致研究目标不清晰,关键问题不关键,评价结果自然欠佳。

     4、拉大旗、作虎皮。一些有过留样背景的申请者,往往在申报书中把自己在国外的指导教师、合作教授列为团队骨干。学术界的人其实都清楚,这些国外名校大牌教授真正参与国内科研项目的概率并不大。拉大旗、作虎皮,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5、人不足、蛇吞象。有的申请者已经有N项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基项目在研,甚至是去年刚刚立项的国基项目在研,竟然今年又来申报国基项目。在目前国内的这种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下,作为普通的申报者,习惯于多种渠道申报经费,以抵御来年经费断档的风险,这种心情评审专家都理解。但考虑到很多学术界的广大“贫下中农”尚处于揭不开锅的饥寒交迫状态,除非本子非常优秀,一般评价结果都不好。如果在研的课题特别是国基项目与申报项目题目、内容重合度较大,很容易遭到枪毙命运。

    6、撞车遭霉运。很多高校,采取经济、行政手段,动员每个教师参与国基项目申报。有的学校,学科负责人比较强势,整个学科绝大多数教师借助于一个高大上科研平台、若干高大上仪器开展聚焦研究。这些做法无可厚非,然而体现在国基项目上,就是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平台撞车现象严重。可以想象,一个学校的一个学科,若干个题目及团队成员惊人相似、研究方法及支撑平台区分度不大的本子,送到同一个评审专家手里,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相关专题:基金申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明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17854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