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
大学里的能人和慫人 精选
2019-1-8 10:49
阅读:14667

        岁末年初的时候,在科研院做工作的朋友聚会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茶余饭后,忍不住聊起在大学普遍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自然,像往常一样,大家谈论并不是这种”棍棒+胡萝卜”的制度是否合理,而是将话题聚焦于谁是这种制度下获益不菲的能人、谁是这种制度下被边缘化甚至惨遭淘汰的慫人。

      哪种人是能人呢?当然是善于把握各种机遇,高IF论文发得多而快,职称和帽子戴的早而高,科研绩效货币奖励大大的有,小日子过得很滋润的教师。哪种人是慫人呢?不言而喻,是为人不活络,科研项目拿不到,高大上SCI论文发不出,年度绩效考核屡次不过关,被剥夺硕导、博导招生资格,早早淘汰的那些人。

       先举个能人的例子。一个211高校博导的博士生,原系西北地区贫困农村多子女家庭出身。先天不足情况下,高中毕业勉强读了一个西部地区院校冷门专业。本科毕业后,依靠在211院校任职的远方亲戚的关照,刚刚进入复试线的他,读了211院校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第一次飞跃。硕士毕业后,眼看文凭贬值太快,他又走了审核值录取博士的捷径。借助211院校的优越平台,抓住在博士期间一年美国访学的机会,他联合外籍合作导师,连发几篇高大上SCI论文。终于博士毕业后,他以人才引进的副教授身份,在一所一本院校任职,获得了数量不菲的安家费、科研启动基金,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第二次飞跃。在读博的同时,他又把三本本科毕业、二本硕士毕业的女朋友成功推荐到同门导师门下读了博。不到2年,在甘愿为女朋友当枪手的他的辛勤努力下,成为妻子的女朋友SCI论文不断,不仅提前博士毕业、顺利找到一家省属高校任职,而且在读博期间产生了爱情结晶——儿子,真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第三次飞跃。由于手头科研经费充足,成为任职院校科研精英的他,频频邀请业界大咖、国外行业SCI期刊编辑到学校讲学、访问。终于,在SCI影响因子说话的年代,他的SCI论文数量、他引次数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仅仅科研绩效年终奖就以10万元为单位计算。说起他的学术水平,这位学生的博导直摇头,善于投机钻营,精于巧借、跟踪他人思路,擅长改头换面、一稿多投而已。然而,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在以SCI论文篇数、IF点数论英雄的年代,SCI论文等身就是硬通货。众目睽睽下,刚刚30岁出头的他,终于破格提升为教授,被有关部门推荐位优青候选人,实现人生的第四次飞跃。

       再举个慫人的例子。一位70后教师,土鳖博士毕业后,一直在西部地区一所一本院校的冷门工科专业任教。专业冷门,报考的人不多,他的教学工作量每年都难以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绩效点。因为是土鳖博士,没有接受国际高大上平台的熏陶,加上从事的一直是应用性工科研究,所以SCI论文发表一直保持零记录。高大上SCI论文没有,加上应用性研究,所以他每每申报各种基金项目,总是铩羽而归。没课题、没论文,所以他虽然评上了副教授、获得了硕士导师资格,但在有关部门破除导师终身制的严格要求下,三无导师的他,最终失去了硕士招生资格。没有科研项目、没有弟子助阵,如何能完成学校节节开花的绩效点呢?前几年,还勉强靠同门师兄、教研组同事的帮助,借点绩效蒙混过关,这两年日子越发过不下去了。大会点名受批、学院排名垫底、扣发基本工资、领导请去喝茶的生活,对于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他,实在有伤颜面。于是,万般无奈下,他只好认慫,向学校人事部门提交了病退申请。

      在这改革开放年代,无论能人也好、慫人也罢,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校园里能人越来越多、慫人越来越少不是件好事。其实,这种现象之蔓延,最大的伤害还不是国家科学研究事业,而是人才培养。

     本人好几个朋友是担任多家公司、企业法律顾问的专职律师,谈及科研院所的绩效考核、人才分等、工资分级制度,无不感到诧异:培养人才的高校,其急功近利、人文精神、公平原则之缺乏,甚至超过唯利是图的私企。大学之人文环境、道德水准理应高于社会,这样才能起到明灯、灯塔之引领作用。如果,高校之生存环境、制度之不公,比社会还差,成为社会道德之洼地。培养的人才,除了精致利己主义之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术语了。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当数以千万计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理念学生步入社会,成为各界之中坚力量,其言行对社会之戕害,难以估量。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明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1559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