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教师谈教学——实习篇

已有 13497 次阅读 2018-11-8 13:5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秋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的一个在农林院校担任专业课教学的朋友直发愁:连绵的秋雨已经下了好几天了,山路泥泞不堪,危险丛生,怎们带领90后的学生上山实习呢?

     置身于真实的场景,进行一场真刀实枪的专业课实习,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吃苦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对于自律性差、个人主义严重的90后大学生,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大学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将野外实习单独作为一门课,纳入实践教学计划中。

    实习课程的重要性谁也不能否认,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每年的实习季节,都是朋友最为担忧的时刻:愁实习地点、愁实习经费、愁意外风险发生、愁无人充当实习助手。

     1、实习基地短缺  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农林企业、生产单位都不愿意接待大学生实习。原因很简单,打乱正常秩序、又不能为企业利润增砖添瓦,白添了很多是非!按照理想的状态,农林院校专业课实习应该在一个真正开展生产经营的农场、林场进行。然而现实情境下中,很多院校没有这样正常运营的农场、林场,或者现有的农林场只具有参观、游览功能,无法进行实战性质的实习。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变成任课教师到处凭着私人关系,临时寻找实习场所。

     2、实习经费捉襟见肘  华东地区某院校 ,本科生大学四年的实习经费每个学生只有区区300元。野外实习,距离稍微远一些,这些经费甚至连包车的钱都不足,更不用谈住宿、餐饮、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聘请研究生协助指导。曾记得今年8月份观摩加拿大UBC大学林学专业的野外综合实习,为期10天的3个学分的实习,学生人均投入2万元;学院从教学经费中为8个协助指导的研究生每个发放助教津贴12000元。这种投入强度,国内高校根本无法比拟。

    3、意外风险无法承担  农林院校野外实习,通常在林区、山区进行,蚊虫叮咬、山体滑坡、有毒有害物质、雷电雨雪意外事件无法控制。即使对学生反复宣讲野外实习安全注意事项、要求每个同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每个小组配备协助指导研究生,也无法确保野外实习万无一失。尤其令人担忧的是,90后多大学生自律性、吃苦性远不能与作为教师的60后相比,身体素质大多难以胜任野外实习长时间跋涉的工作强度。如果真的出现重大人身伤亡,责任如何承担,尤其在多个实习小组同时进行,而任课教师分身无术的前提下?朋友在指导学生野外实习过程中,就出现身体超重的男生在爬山过程中体力不支休克、女生因雨后山路泥泞从岩石跌落的情景。好在有惊无险,否则后果无法设想。

    4、实习助手短缺  与美国、加拿大不同,随着985、211、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都将建设目标瞄准为研究型大学,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助教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实验员也多为热衷于科研的高学历者。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找不到可以协助指导实习的恰当人选了。野外实习,通常将众多学生分为4-5个人的实习小组,任课教师通常只有1人,分身无术情况下,为规避风险、提高实习效果,往往请手下研究生帮忙。本科实习经费本就短缺,研究生的劳务付出又缺乏合理的教学开支渠道,从科研经费列支又违反了财经纪律。为提高研究生的积极性,  无奈之下,指导教师只好从工资中自掏腰包。

    5、报酬少、风险大

     野外实习一周,指导教师天天爬山,计算工作量时只有12个学时,每个学时也只有30元补贴,人才评级、职称升等时又不算什么拿的出的重要业绩点。而如果万一学生出了人身意外伤亡,遭到学生家庭亲属投诉、围攻,教师面临的将会是记过、开除直至渎职的刑事责任。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华东地区某高校教师盛夏带领学生野外实习,再三强调不能到天然湖泊里游泳。酷热难当,一个男生忍不住下湖游泳,因为湖泊表层、下层温差过大、水情复杂,导致溺亡。在死者家属强烈抗议下,最终的结果是,本无责任的任课教师记过处分、扣发当年绩效奖、取消职称评定资格。回报低、风险大,因此一般教师都不愿意指导野外实习。如果被迫进行,相当一批也以走马观花应付了事。这种情况下,实习效果也真的只能呵呵了。

      在上述问题难以解决之前,重视本科实践教学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145207.html

上一篇: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参加校庆?
下一篇:教师谈教学——在线课程篇
收藏 IP: 49.90.177.*| 热度|

17 王从彦 黄永义 汪育才 韩玉芬 刘建兴 冯大诚 汤茂林 韩晴 梁洪泽 姚伟 姬扬 周忠浩 王安良 史红全 康建 杨正瓴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