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yo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iyongzhang

博文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读后感

已有 6267 次阅读 2014-5-26 22:48 |个人分类:读书心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德国, 美国, 法国, 夏炎德, 《欧美经济史》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读后感

读完《欧美经济史》之后,我意识到这是我的经济史启蒙读物。早前读过《罗荣渠文集》其中之一,罗以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作为历史研究的主线,强调经济发展在历史演变中的角色。相比教科书上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线索,罗氏更加强调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经济关系、生活水平,亦即根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视角的历史研究,在今天,仍有加以提倡的必要。

“这部《欧美经济史》,主要叙述西欧与北美若干重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因为这些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较大,不过在实际叙述时不免也牵涉到其他有关国家与地区……这样,本书上起古代希腊、罗马、下迄20世纪80年代,将西方国家自古至今长期发展的经济史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概述。”

该书以大量史料佐证欧美经济发展史,鸿篇巨制,蔚为大观。语言口语化,句子短小精炼,作者具备很强的概括能力,叙述兼顾前后照应。我的经济学基础是在大学听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然而该书的通俗易懂,涉及面之广,解释详尽而不回避有关难题,使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该书。

通俗易懂体现在几个方面。一用“中国人的习惯语言”叙说欧美经济情况,并对其中若干问题加上自己的评论和看法,叙述详略得体,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层层递进,而在关键处加以评述,避免泛泛而谈,读者能够回味。二对若干名词适时加以解释,使非专业读者也能懂得。如金本位制,劣币驱逐良币,滞涨等。三作者的知识面很广,如引言中所说:经济跟其他方面有重大的关系,兼顾社会文化诸多方面。尽管是经济史,除了经济和历史学科,本书还囊括人类学、地理学、科技史内容。使得内容并不单薄,同时作者具有著作家运用语言的天赋。这两点为该书增色不少。四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读者可以不时回到有关的章节加深阅读。

本书的涉及面之广,我在此做一强调。它主要包括:历史学,如古代希腊和罗马历史,尤其是政治和文化方面;地理学,在叙述某一地区和国家经济时,作者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各民族的融合做了概括和必要的说明;人类学,在欧洲早期历史发展中,很多民族之间的战争和融合,作者叙说的如同人类学家一样专业;科技知识,无论是早期的科技成就,还是中古时期,以及产业革命早期,作者将器物的制作方法叙说的栩栩如生,如果没有扎实的科技史和理化知识素养是做不到的;政治学,各民族和国家交往中,利益矛盾升级,进而诉诸战争,本国政治、地区和国际政治相互交织,作者叙述各国的政策非常娴熟,犹如外交家。其他如文化方面的论述,也很精彩,不一而足。

我现今也偶尔读《傅雷译文集》(卷1415,安徽人民出版社,80年代出版),对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邦斯舅舅》书中描写的法国文化社会背景,似曾相识,原因是我在此之前读了《欧美经济史》法国部分。将文学和经济史参照着看,我首次体会到这种阅读成就和趣味。其他的联想如:欧美,尤其是古代希腊和罗马,以航海文明著称,这对海事大学是需要研究的;影片《战马》和《勇敢的心》也能够从该书中找到一些经济社会背景;关于二战起源问题。二战的酝酿和发生,罗荣渠曾在《文集》中有精彩的叙述,夏炎德的研究同样到位。我们都知道二战在欧洲是德国挑起来的。但该书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提供一个认识二战起源的线索和视角:书中讲述道,一战后,战胜国法国、苏联、英国,加上美国,其中以法国最为强硬(因为普法战争使法德结为世仇,法国败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对德国索要的巨额经济赔偿和实行的严酷军事压制,导致德国经济问题严重,民族情绪降到谷底,加上大萧条的袭击,德国经济持续低迷,面临崩溃。德国各党派虽然苦心经营,但未完全改观,而时间不等人,恰在这时,以希特勒为领导的纳粹登上舞台,使德国最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从该书不难看出,作者认为对于二战起源,其他国家也需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我接受的教科书上有关于一战对德国的惩罚,但该书将这一惩罚后果,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对德政策的长期迟疑和讨价还价,分析研究全面,让我更容易理解以后的“绥靖政策”。我相信该书将会提供给我更多的知识和视角,因此我把该书确定为我认识西欧和美国的入门书籍。

关于该书叙述分析的广博,显然与作者在长期的经济史教学课程中勤于用功,加以体会,并富有“修养和见识”是分不开的。曾有人说,判断好书坏书的标准,可以读过之后是否想看另外一本书。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我认为《欧美经济史》无疑是好书,因为我现在怀有兴趣要看宏观经济方面的书,甚至对资本和投资产生了兴趣。在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想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我是农村出身,对我老家阜阳农村现状比较熟悉,期望能够改变它的贫穷的方面。根据书中的叙述,各国工业的发达,基本伴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工农相互促进,国内国际贸易相互促进,才使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而农业的现代化无疑是“生产的集中化、机械化、化学化”,这样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收入方能提高,而且还能够减少辛苦劳作的程度。根据我的观察和书中的说明,农业现代化需要对土地的投入,即资本在农村扮演的作用,为耕作者提供低息贷款,使用先进的机器,进行大规模耕作,同时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我刚才想到:在农业劳作中受伤的农民,也需要社保的保护,因为农民因使用农业机器发生的事故是常发生的。这个问题只是想到,是否可行还不知道)。

但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有突出的问题。可耕土地少,但地租却逐渐上涨,集中化成本高;农村青壮年劳力少,主要是中老年人凭经验耕作;集中化需要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非旧式的耕作方式能够盈利;农业集资渠道少,而采用现代化的方式生产,需要连续加大投入;农业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很大,农产品有关数据不容易获得,承租人风险大。以上关于农业发展的问题,是我读该书想到的主要主题之一。

此外,书中一个概念对我有启发。这个概念是劣币驱逐良币。即一个时期国家货币采用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含量有固定的比例,且金和银之间一般存在固定的兑换比例,而一定时期金银的供给量并不一致。当金银两种货币,其中一个的含金属量高,高于市值,兑换有利可图,人们就会把该种金属货币熔化,制成金属品贩卖图利,逐渐导致低含量金属币代替高含量金属币行使货币职能。经过一段时间,含金量高的货币会越来越少,而含金量低的货币大行其道,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由这个概念我想到图书业中的一个现象:信息生产量越来越大,但信息质量有高低之分,当低劣信息充斥市场的时候,那优质信息势必排斥在外,读者进行鉴别将会增加成本。我想:如果想让读者阅读优质高雅的内容,就得保护这些优质图书的市场环境,同时提高低质图书出版的成本,这样读者才会接触到更多的优质图书。

这部《欧美经济史》800页,由上海三联书店19915月出版,印数2000册。该书封面设计为黑色,作者和书名是大号白色字体,书名配有大号红色汉语拼音,很有特点。上海海事大学(原海运学院)图书馆藏有7本。该书的目录标题具有概括性和详尽性,很有特点,导论35页(Page),书后附有主要译名对照。夏是经济学教师,主要教授经济史,因一些原因,直到退休后独自编成此书。自序1988年写成,那时苏联还没解体,东西德国尚未统一,所以书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不是今天的这种局面,但对阅读影响不大。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已经预言东西德国将会统一,指出苏联向外扩张的问题。

该书也存在几个瑕疵。如没有按照现今的学术规范写作,对于引用的材料没有标明出处,个别引用只在文中提及,使读者无法对相关材料加以鉴别和深入研究。还有印刷上的个别错误,如缺少一个数,个别字的顺序错乱,漏掉字词等,这些错误读者稍加注意分析,不难鉴别,对阅读影响倒不大。25年前的稿子,誊写校对,排版印刷,当然没有今天方便,我们如何忍心对一位退休教师的著作过分挑剔呢?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居里夫人的,即其人格比她的科学贡献还要大。我读夏氏的著作,不时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感受到作者运用知识的宏观概括力量和分析的逐层深入而又息息相关,他仿佛站在山上向下看,向前张望,材料充足,有自己的观点,写作并不拘泥传统,引用流畅,胸有成竹而不张扬。以及他勤劳的科学精神和充满人情味的学术研究,给我很深的印象。我个人期望这本书能够再版,以教育后学,普及经济史知识,若稍加修订,更值得期待。

2014512日初稿,26日写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5059-797897.html

上一篇:刚到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工作感言
下一篇:电影《小亲亲》观后感-4月21日
收藏 IP: 58.40.126.*| 热度|

4 刘立 张忆文 郭峰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