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硕士阶段如何发第一篇sci文章?

已有 3997 次阅读 2021-8-19 11:01 |个人分类:科研影响力和研究质量|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硕士阶段的科研新人,想要发表一篇SCI论文,这几条最干的干货大家收好:

1. 最常见的三种创新模式

首先,咱们先说说一篇论文的核心和精髓——创新点。

SCI论文的创新性是必不可少的,硕士阶段刚刚进入一个领域,不可避免地有学习时间短、阅读文献少、基础不扎实不深入等现实问题,所以想要独立做出有创新性的工作其实是有些困难。

如果你的导师没有给你提供创新点和科研思路,那么你不妨从下面三个思路入手。

常见的创新点其实就3种

  • 新瓶装旧酒:用创新方法,研究老问题

  • 旧瓶装新酒:用老方法,研究新问题

  • 移花接木:用解决A问题的方法,解决B问题

第一种思路:创新方法,研究老问题

这种思路相当常见,对于已经有解决方案的问题,如果你能换个思路或者改进原有方法,那很容易做出一篇新的文章。

比如在网络药理学领域,“预测药物的副作用”向来是一个热门话题,而近年发表的这篇文章就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去解决这个老问题。

第一种思路中,一些长盛不衰的老问题往往是领域中比较重要或者比较困难的。所以不断有研究者试图改进现有的思路和方法,把这个问题的解决向前推荐那么一丢丢。

就好像用计算机预测药物副作用,很多研究者早就提出了大量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话题没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每年仍然有很多人在挖掘这个话题的潜力。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

第一种创新思路难点在于,方法创新实际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基础并不太扎实,理论深度不太够的硕士生。

一个比较容易的破解方法就是做“微创新”。也就是说,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微调和改进。比如别人用一层神经网络,你用两层。这也就是俗称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种思路:用老方法研究新问题

这种创新思路的实质是“提出新问题”。

起码在某些领域(例如生物医学领域),大部分文章可能走的这条路。

当然,大家不要觉得提出一个新问题是多么了不得的一件事,所谓新问题,不必是一个领域内多么跨时代、突破想象的大问题,往往可能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节。

比如下面这篇生物医学的文章就提出研究SLC2A9基因突变对急性果糖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这个病和这个基因实际都有过很多研究,而这篇文章提出的新问题是“SLC2A9这个基因突变的影响”。

这种创新的优势在于,研究思路清晰成熟,工作非常好开展。只要有清晰的目标,按部就班去做就可以了。

当然,这个思路同样有一个难点。那就是作为初学者,你其实很难清楚地知道哪些问题是没有研究过的,或者说“哪个问题是新问题”。这就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导师指点或者查阅大量的文献,去发现某个问题现在还没人做过,或者起码没用这种方法做过。


第三种思路:用解决A问题的方法,去解决B问题

这种思路其实是前两种思路的混搭。

既可以说是创新了方法(B问题用了A方法),也可以看作提出了新问题(在A方法领域提出了B问题)。

这种思路具备最高的可实施性也是最简单的。因为你既不需要创新方法,也不需要提出新问题。你只需要移花接木,找到可以移植的方法和问题即可。

具体操作主要依赖大量阅读文献。在了解你自己课题领域的基础上,跟踪这个领域或者相似领域种的新发表的方法学工作。如果某个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那么你不妨想一想,这个方法是否可以用在别的问题上。一般来说都是可以的,因为一个好方法的适用性其实很广。

比如下面这篇2018年的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用来预测了药物联合使用的副作用。

而2020年初,一篇用了同一个模型方法,却来预测肿瘤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的文章就新鲜出炉。

聪明如你应该一下子就意识到,这两个问题的本质非常相似,只不过使用的数据有差异。没错,第二篇文献整体工作其实和第一篇文献很像,无非是找到了另一个话题,把第一篇文献的工作复现了一遍。

算上研究者的工作时间以及投稿接收时间,应该是第一篇论文刚出现就无缝衔接了“移花接木”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第三种思路是最容易实现也最简单的原因了。只要大家多读、勤读文献,总能找到这样那样可以做得创新点。

2. 弄清楚科研的基本逻辑

有了创新点,接下来你要知道如何开展你的科研工作以及如何组织你的论文。

科研是一个极其讲究逻辑的工作,写论文更是如此

很多科研新手往往遇到两类问题:

  • 第一类:数据结果太多,哪个都不舍得放弃,于是一股脑堆砌到论文里

  • 第二类:到了投稿时,审稿人告诉你,缺少这个实验,缺少那个数据,改来改去还是不符合要求

其实,第一类困难还稍微好一点,起码你的结果数据很多,可以删删改改。但是硕士阶段,大家普遍遇到的是第二类问题。

因为做工作的时间很短,可能好不容易做出了点数据结果,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写论文发表。但到了审稿这一关,要么因为工作太单薄直接退稿,要么反复大修若干次,让你费尽了时间和精力。

其实,造成这两点的原因都是缺乏对科研基本逻辑的了解

我所说的科研基本逻辑,不是某个领域,某个具体话题应该怎么做,做哪些实验,出哪些数据。这些问题太具体,每个领域每个话题都不同。我说的基本逻辑是整个科研的底层思维。

一个科研工作,它本质上是一个“因果逻辑链条”。

从问题的提出,一直到得到某个结论。这中间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代表一个因果逻辑,需要有具体的实验和数据做支撑。因果关系实际包含两个方面:充分性和必要性。

  • 想要证明一个因为某个“操作”,所以诞生了某个“结果”的因果逻辑,你首先要证明这个因果的充分性,也就是有了这个操作,所以有了这个结果。

  • 接下来,你还需要证明必要性,也就是移除了这个操作,这个结果就不存在了。

如果你还是不理解,那么不妨想想大家初高中时期做的数学题。科研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和做数学题是一样。每个步骤都必须有某些数据(事实,理论)去支撑,每个结果的得出都是为了下一个步骤的开始。

一个研究的套路其实底层的思维就是这个因果链逻辑。

弄明白科研的基本逻辑,你再去读文献,去看看其他研究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推动他们的研究进行的,都进行了哪些步骤,得到什么结果,这些步骤和结果为了补足哪个因果逻辑链条。

而你通过阅读一定量本领域的文献,去找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套路,在自己的研究中复制这种套路,你的研究和论文自然能够顺理成章的出来。

3. 如何撰写你的第一篇SCI

当你做了足够的工作,有了足够的论文素材,如何写英文论文,对很多同学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受限于我们的母语并非英语,大部分同学想要写出一篇能够发表刊登的英文论文是极其困难的。

对于初学者,窍门和技巧就一个——模仿

模仿别人对论文结构,模仿别人的论文表达。

科技论文和我们日常的英语写作是有很大区别的。不仅格式结构固定,而且很多表述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固定的套路。例如英文论文中描述客观现象常使用被动语态,这样可以显得更加客观。像“The association is limited to……””These relationships are represented by……”这样的表述在SCI论文中十分常见。

那么,想要模仿这些论文的写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平时的积累。

你需要阅读大量的论文,去积累你的语言素材。读文献时,遇到一些比较好的句子不妨记下来,等到你自己写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模仿这些句子了。

比如Introduction部分用什么样的句子介绍别人的工作,怎么对比不同工作的优劣等等。

当然,自己积累毕竟漫长又困难,这里有一个短平快的神器——Manchester学术用语库https://www.phrasebank.manchester.ac.uk

这个网站已经把很多学术用语整理得清清楚楚。它为你提供大量的论文主要部分的语言组织例句和方式。例如我如果想要描述“数量”中的“比例关系”,你就可以用下面这些短语进行表述——

有了这个神器在手,相信你的第一篇论文将不再那么难写!

当然,硕士阶段因为你的积累和阅读量所限,大部分同学写出的论文质量确实不高。如果你想让论文的质量更高,找专业人士或者公司帮忙修改仍然是最好的选择。一般导师都很乐意为你出一笔润色费用,毕竟硕士阶段发表SCI论文对导师来说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靠谱的润色公司会让你的论文修改和投稿变得顺畅许多。意得辑(Editage)的文章润色服务以其专业性、学科覆盖广、返稿速度快和安全可靠,在领域内广受赞誉,帮助超过192个国家,50多万研究者显著地提升了他们论文的质量。如果你也想快速让自己的论文成稿发表,那么选择意得辑优质润色服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我是editage意得辑,关注我,每日一篇SCI干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300440.html

上一篇:经常看论文与偶尔看论文的研究生在科研或工作中会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投了6本期刊都被拒了,医生发表一篇SCI论文到底有多难?
收藏 IP: 58.34.123.*| 热度|

2 彭真明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