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全世界科研人痛恨的5大顽疾

已有 7721 次阅读 2019-7-5 17:02 |个人分类:学术讲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学术, 论文

去年,意得辑本着为全球科研人员发声的目的,发布了一项《全球科研作者调查报告》,汇集了全球近7000名学者对学术出版行业中不同议题的看法。多数参与者来自非西方、非英语国家。

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现有的学术出版体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收到了5800多人次的反馈,除了简单地回答「是」或「否」,还有不少人在回复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本报告中对这一问题收到的所有反馈及评语进行了全面分析。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术出版体系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如下图)

111.png

回答「是」的受访者中有高达92%的人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少数回答「否」的人也备注了个人看法。后者可能对出版业总体感到满意,但同时也意识到体系中存在瑕疵。所以,我们对收到的所有补充评论都进行了研究和分类。

我们对评语分类,并统计了每类问题被提及的次数(样本分布如下 )。

222.png

333.png

被提及最多的五类问题分别是

  • 发表延迟

  • 同行评审质量差或流程卡

  • 发表成本高

  • 投稿系统和期刊指南过于复杂

  • 开放获取不够普及

444.png

一、发表延迟

不出所料,多数作者最介意的还是发表延迟。在意得辑的《全球科研作者调查报告》中,我们已经强调了论文的实际发表周期和作者心中的理想时长之间存在差距。 此外,在调查的另一个问题中,受访者把发表延迟列为出版界面临的第二迫切的问题。评论精选:

  • 我是一名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员,参与的都是研究时间很短、审稿时间很长的项目。审稿一推迟,发表日期就得往后延,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 应该开发一套让审稿人工作起来更高效的体系。在我看来,编辑拖时间、审稿人拖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是导致发表流程太卡的主要原因。

  • 期刊应该给发表周期设限,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

  • 期刊的决策流程太长了,长到作者失去了修改和发表的热情。

  • 期刊应该缩短决策时间。对年轻学者来说,稿件状态从 under review 成 accepted 或 accepted with minor/major revisions 能对工作和职业前景产生巨大影响。拖泥带水的决策流程会给年轻学者的学术生涯带来重创,任何一家靠谱的期刊都该重视起来。

二、同行评审质量差、流程卡

同行评审问题在「有待改进」榜单上排第二也算意料之中。在调查中,受访者对同行评审环节的看法不尽相同。很多人认为同行评审的质量和透明度还有改进空间比如有受访者表示在审稿人的选择上应该有更严格的标准,审稿人的学术背景要和作者的选题匹配。有人认为作者有权给审稿意见打分,反馈审稿质量,也有人表示应该给予审稿工作认可或奖励。另一些人提倡不匿名审稿,并把审稿意见和论文一起发表。评论精选:

  • 假如作者能给期刊的编辑和审稿质量打分,分数还对公众开放的话,也许能提升审稿质量,缩短编辑流程。

  • 同行评审制度是有缺陷的,一部分原因是审稿人缺乏培训,人们把审稿工作想得太理所当然。此外,期刊在设定规则和引导上做得也不到位。

  • 期刊编辑应该明确告诉审稿人建设性意见是什么样的;期刊编辑有权拒掉不合格的审稿意见;设置激励机制,鼓励审稿。

  • 近来,审稿人动不动就喜欢让人补实验,这些实验的难度系数和期刊水准不成正比,通常对成本和技术的要求很高,有可能还要用上转基因动物。这样一来,小地方的小实验室如果负担不起额外的研究,论文就发不出去,即使是中等水平的期刊也没戏。

三、高额发表费用

很多人在评论中反映了发表费和订阅费(论文处理费、付费墙等)过高的问题,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员,或是研究新手拿到的研究经费都很有限,这些费用都会增加研究的负担。评论精选:

  • 发论文和看论文所需的高额费用正迫使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背景又不好的学生和学者退出学术圈。

  • 期刊订阅费飙升给大学的管理带来不少压力。我不确定这么高的价格是否有必要,又或者这里面存在多少溢价。”

  • 对年轻的草根研究员来说,论文处理费真的太高了。

  • 同行评审太贵了:不管是发论文,还是写论文、看文献。

  • 发论文的成本太高。大多审稿人都在无偿工作,而各大出版商却向作者或读者收取高额费用。

四、复杂的投稿系统和指南

受访者对期刊的流程、指南、系统分别表达了不满,并将其排在了「有待改进」榜单的第四名。很多受访者甚至要求期刊统一投稿标准,因为论文被拒后通常要花好几天来调整稿件格式才能重投,或是花功夫学习使用新系统。有些作者甚至认为不应该强制规定投稿格式。评论精选:

  • 重投另一家期刊时,即使只是修改版式(调整字数),内容不变,也是相当耗时的。我有两点建议:一、设置通用格式;二、首次提交稿件时不用完全遵守格式规定。

  • 投稿要求说得太细了。参考文献和图表的格式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它们是出版社该操心的事。

  • 通用的系统和账户能帮上不少忙。

  • 有必要统一发表标准。不是说所有期刊都得用完全一样的格式,但也没必要搞得像现在这样一家一个样,导致重投时把所有准备工作重来一遍。

  • 格式要求非常打击积极性,花时间花精力,很累人。像参考文献、字体、英语/美语、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这些都应该在论文被接受后再去推敲,在此之前文章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五、开放获取不够普及

意得辑在《全球科研作者调查报告》中已经强调过,许多受访者都对开放获取这一出版模式持积极态度,我们进一步分析的结果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不少受访者在评论里表达了对开放获取的增长需求,分别包括:缩短发表后的封存期,有选择性地对一些重要论文设置开放获取,鼓励自存档和预印本。还有人提到开放获取对科普的重要性。评论精选:

  • 人人都该支持开放获取,这事关知识的民主化。多给开放获取期刊一些经费支持,也许就能打破现阶段的知识私有化。

  • 公众也该有接触论文的机会。

  • 非开放获取型期刊应该开放免费自存档,或设置封存期。

  • 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一般都看不了,除非你本身是会员或自己掏钱付费阅读。也就意味着,即使找文献时觉得这些论文适合自己的研究也用不了,导致研究效果和质量降低。开放获取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意义很大。

  • 不管从期刊、机构、数据库哪一方入手,都应该将开放获取的性能发挥到最大。此外,像发表后同行评审和预印本这样的举措都有利于提升科学的传播速度,从而使学界和社会受益。

相关报告:

以上内容来自《意得辑专家视点》,如需论文服务请访问官网www.editage.cn

或点击直接获取润色服务翻译服务投稿服务

也可微信搜索SCI发表辅导,接收源源不断科研干货!

订阅号二维码.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188262.html

上一篇:研究人员绝对要避免的 4 个统计错误
下一篇:想让你的期刊被 SCI 收录吗?期刊编辑要知道的 6 个重点
收藏 IP: 180.169.148.*| 热度|

10 李毅伟 都世民 杨正瓴 黄永义 汪育才 武夷山 王从彦 杜占池 刘浔江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