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国际开放获取周,一周要点梳理

已有 2964 次阅读 2016-11-8 02: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文首发于意得辑专家视点

转载请联系小编,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请各位原谅,近来公事繁忙,小编上周跳票了,以下是意得辑专家视点为大家梳理的国际开放周上,国际学者们的反响。

背景:


2007年,美国的一些倡导自由文化(Free Culture)的学生组织和纳税人组织(Alliance for taxpayer access) 开始发起了“开放获取行动日”(
National Day of Action for Open Access)在美国三十多所高校中宣传开放获取期刊的概念。彼时的互联网技术还没有如现在这般触及各个角落,宣传的方式也主要依靠电子邮件和线下研讨会。


2008年时10月14日开始走出美国,也是第一个国际开放获取日。
2009年,因为影响力扩大,主办机构将活动拓展为一周,并在当年10月19日至23日定为国际开放获取周;
2011年,定每年10月的最后一周为国际开放获取周。


推荐阅读:第八届国际 Open Access Week 开始,主题为 Open in collaboration

在这之前的活动都是各个机构自发组织, 自2012年起开始出现官方主题,并且汇集世界各地关于该主题的舆论并拿在世界银行举办的kick-off event上讨论。


2012年的主题为“set default to open access”   让开放获取被承认
2013年的主题为“redefining impact”                  重新定义影响力
2014年的主题为“generation Open”                  继承开放
2015年的主题为“Open in collaboration”           开放合作
今年的主题为“ Open in action”                         开放行动

至此,从开放获取日到开放获取周,这个活动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从一开始的自发组织到现在全世界的学者参与,在推广开放获取的概念上,实在功不可没。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今年的主题,open in action

Open in action 开放行动

关于开放行动,小编曾认为积极为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就算是参与了,但是Open Access Week 官网站长 Nick Shockey 解释说并不仅仅是这样就算open in action了。真正的为开放获取的行动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列一个自己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清单,作为自己发表时的参考,并把它推荐给我的同事;
在DOAJ(Dictiona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网站上很容易浏览各个开放获取的期刊信息,然后根据自己学科选择相应合适的期刊以及相应出版商。同时也可以利用 thinkchecksubmit.org 来检查各个期刊的信用表现,以及他们是否值得一投。

2. 在自己的研究小组、期刊俱乐部或员工会议上举办一个有关开放获取的讨论


3. 在接下来的一年投稿至少一篇开放获取类论文;


4. 在开放获取周期刊,向开放获取的数据库投递至少一篇我的文章,并鼓励我的同事也这样做;


5. 在下一次发表的时候利用学术资源联盟(SPARC)的作者附录保留版权,以用于开放获取;


6. 在学院或者机构的公开会议中发言,支持开放获取;


以上这些都可以算是open in action,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了解开放获取,认可它的运作模式,希望它能够得倒有效发展,就应该亲身实践去做一些推广开放获取的事情。而这不仅仅是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而已。


推荐阅读:开放获取对科研作者个人有什么好处?



同时,世界各地的小伙伴也积极向Open Access Week 官网投稿,诉说OA对他们的影响,或者他们对OA的观点。

Peaches Udoma 在她的题为《开放数据的隐性益处》的文章中提到:


“毋庸置疑开放数据会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益处,但是开放数据还会给私人机构带来更多经济上的利益。这种说法可能与传统经济世界的规律相违背,因为传统观念认为信息所有权和知识产权是必须严控把手的。”


然后她列举了一个欧洲数据门户(EDP)实施过的案例。这项研究的名称为“通过开放数据创造价值”证明了开放数据的再利用确实有多方面的益处。这样研究也确认了2003年欧盟的一项让成员国通过PSI(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指示将元数据集合在一起是十分明智的。

“成员国为了处理开放数据库就要设立近25000个新晋职位,数据库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培训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也就迫使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工作技能。另外,让这些元数据变得更容易获取,PSI也促进了大量的产业创新和新型商业模式的诞生。
同时,开放数据还有一些超越眼前利益的更大价值,比如EDP的研究发现开放数据能够让整个社会的运作都更加通畅,比如交通管理。再比如医疗数据的开放让急救措施变得更加反应迅速,这样每年至少多拯救7000多条性命。”

可能开放数据改变交通管理还是不太好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但是当医生对某个急诊案例束手无策的时候,到网上一查就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局面下每年拯救7000条人命绝对是个保守的估计。


推荐阅读:开放数据,中国科研人员愿意吗?

发展中国家的作者,特别是中国,在没有那么深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背景下,会更在乎开放获取对作者本身的影响。
IUPUI图书馆的Heather Coates 在她的题为《开放获取如何影响作者晋升和终身职位》中提到了她们图书馆开始做的一些尝试。

第一是图书馆员参与的重要性,研究人员与图书馆员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通过图书官员参与晋升委员会,在其中发挥力量,影响政策制定与修改。

其次,要改变研究人员的行为。有了政策之后,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在实践上改变。IUPUI图书馆利用讲座与个人谘询的方式协助研究人员了解如何让自己的工作OA化,让他们在晋升跟申请终身职的时候有除了文章发表记录以外的学术表现。
OA化不代表一定要发表OA期刊,可以通过储存在线预印本的方式达到OA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让文章存在互联网上,让读者可以跟文章互动。作者可以使用这些互联网表现结合altmetrics等指标呈现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最后,将这些行动模式化,推广到别的单位。图书馆员可以将研究人员亲身的经验整理发展成模型,展现OA的价值。这种结合实际经验又能反映工作意义的模式,很容易获得学者们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将支持化为实际行动。图书馆员应认真倾听研究人员的烦恼,协助他们用策略化的方式推广研究工作,用能支持开放同时帮助晋升的方式来追踪他们的学术表现。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尝试,因为往常总认为图书馆会成为开放获取发表的抵抗者,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图书馆的角色反而变成了开放获取的推广者,或许能通过类似的模式建立日后图书馆和开放获取共生的新型生态。


推荐阅读:全球研发支出的5大趋势

同时,开放获取在不知不觉间还为多文化的协调共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位印度作者Subhashish Panigrahi在他的博文《开放获取如何给印度版维基百科灌注营养》中叙述了一件有趣的事,开放获取促进了更多印度语言版本维基百科词条的诞生。


印度是个多语言的国家,现在维基百科词条中已经有23种印度当地语言版本的词条。而这都归功于开放获取,因为开放获取的存在让更多线下资源,比如Open text book of medicine 转移到线上共读者阅读。因为学术期刊的资源更有价值也就会有更多读者,在经过志愿者和全职翻译人员的编校后,印度维基百科中开始有越来越多语种的词条呈现出现,而这正好满足了资源接触不足的偏远地区读者的需求。


在普通话已经普及较好的中国可能并没有这种需求,不过能让偏远地区的学者通过开放获取学到新的知识却是对中国国民十分有益的。


推荐阅读:巴西是否也应该关注开放获取

在明年5月份将会公布2017年国际开放获取周的主题,届时意得辑专家视点将会带来更多报道。


以上内容由意得辑专家视点摘自国际开放获取周官网:http://www.openaccessweek.org/


更多开放获取相关资源:


DOAJ剔除3300多个可疑开放获取期刊,保证学者不被迷惑

欧盟拟决定在2020年实现所有科研论文的开放获取

COAR谴责爱思唯尔反开放政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013392.html

上一篇:论文署名权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如何有效撰写国际科研基金申请(上)
收藏 IP: 103.17.1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