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难手册与民众的防灾意识
元荣女士从附近的购物城回来,告诉我她买了一本“东京都民避难指南”。我有些纳闷,心想:那些内容不都在网上吗?即使想要纸质手册,东京都厅、各区政府的办事处不是都有可免费自由拿的吗?为什么还要买呢?
看我有些不解的神情,她给我讲了买书的动机。
她说:看新闻,韩国发生了台风、地震灾害。以往很少有地震、台风发生的韩国,由于建筑物的设计、防灾设施等等都缺乏对应的防范措施和常识,所以,造成的灾害比较大。元荣女士的妈妈在电视上看到韩国人买东京的避难指南,了解相关知识的话题,说她也想要一本。因为,她妈妈不属于东京都民,所以,没有资格去拿免费供应的,再说,这种免费自由拿的书籍,一般卖得很便宜,才140日元……再说,妈妈说的也对,我们年轻人现在太依赖网络,如果发生大的灾难,不仅会断电、断水,网络不通也是有可能的……
听了她的一番解释,我也深受触动。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多的国家,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很强,所以日本的防灾、避难技术、设计、训练、指南……等等,系列综合的知识体系,是世界独有的!那一刻,我心中想:日本长期摸索、积累而成的防灾、避难“工程”,对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各国,应该发挥出参考、示范作用!
我上网看看东京都避难图: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分区,介绍灾难发生时的,临时避难所、供水处、医疗机关、都立学校、便利店、饮食连锁店、加油站……
我们中国,近年来在防灾、避难方面,应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我们开始向世界公开信息,接受世界人道援助,对比1976年“关门秘密”自力更生式的唐山地震,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最近在发生灾害时,常常可以听到的一个词是:“启动了N级紧急对应机制”的报道,但总感觉过于形式主义。如何从政府的通知、指令、文件中走出,扎实进行全民防灾知识教育、避难技能训练,建筑物法规完善、避难生活保障等等,完善社会基础功能建设,不再热血沸腾地一时一事感情用事,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毋容置疑,无论多么未雨绸缪的防灾、万众一心的救灾,都赶不上深嵌民众之心的防灾减灾意识来得有效。
什么时候,我们面对灾难时不再需要“血浓于水”的口号?看不到热血沸腾踊跃上阵献爱心的“英雄”……那便是社会正常的态势,那也是民众告别“灾难恐慌”心理之时。
当灾难不幸来临,政府正常应对、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民众从容淡定,不慌不乱!
到那一天,我们需要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去建设!
应该说,我们的路漫长而艰巨……
木桶理论显而易见,与他国比高意义不大!全面扎实的综合国力才是国家走向强盛,国民安居乐业的坚实基础!实现中国梦!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红叶随笔2016/10/1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2-27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