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研究生心理问题源自何方? 精选
2020-10-17 09:39
阅读:11047

最近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令人唏嘘。

当今社会的压力很大,每个人面临的问题都不少。研究生也不例外,论文,文章,毕业,就业,与导师关系等都充满了挑战。

研究生作为独立的成年人,在选择读研时就应该有心理准备。可惜多数研究生显然没有或准备不足。入学时憧憬的美好愿望一旦落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出事学生大都很自我,封闭,与他人沟通不畅。这应该引起学校,导师的高度重视。

学校的管理水平,导师的人品和能力,学生自身的因素与心理问题的产生密切关联。

从学校层面,对导师的选择是否适合?对导师的考核是否过高?对研究生学位要求是否过高?奖学金评定的标准是否公平?平时是否关心学生生活,心理问题?有何措施?

从导师方面,导师的资格是否具备?人品有无问题?水平如何?能力如何?若缺失其一,加之导师的压力“转嫁”学生,势必对学生产生影响。

从学生角度,大都是90后,00后,独生子女居多,一路应试走来,似乎一帆风顺,承受抗压能力明显不足。尤其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自我意识过强,合作意识淡漠,“自尊心”过强,不善于或不愿意与导师沟通,导致小问题日积月累成大问题。抑郁症的发病率近年也明显升高。

人的属性之一是社会性。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认可,但现实中这样的氛围并不普遍。当人遇到烦心事时,需要有一个倾诉宣泄的渠道,需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化解。一旦所有通道堵死,再加上个人因素,心理问题被放大,极端事件爆发的几率大增。因此,防患于未然才是正道。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25467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