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清华大学不再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看国内研究生培养
2019-4-23 08:20
阅读:16277

日前,清华大学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清华大学不再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如同震撼弹一般,但我认为大可不必过度解读。

博士生是高端人才。从理论基础到创新能力都有高标准高要求,这与博士称号应该是相符的。

作为一名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若没有发过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滞后发表例外),实在无法证明你的学位含金量。当然毕业论文的评价更重要。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西方无疑处于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部分归国者成为中国科技的翘楚。SCI引入中国不过二,三十年,但国人SCI数量很快由赶超到实现跨越。

这些发展有目共睹。但问题是,中国科学在世界上的位置究竟如何?有多少是领先水平的?数量与质量不是一回事。尽管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但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国外一流大学,哪个要求博士生以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的要求?不要求发表论文并不等于不要论文,也不等于不要高水平论文,这应该是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国外博士生鲜有没文章而获得学位的,少数技术创新者除外。更注重的是科学问题本身,而不是发几篇,发什么期刊或因子多少?

之所以国内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甚至硕士生毕业也要发表论文,并与奖学金,毕业,学位挂钩,其根本在于国人“争第一”的思维。唯四唯,学术不端,科学伦理等之所以成为热议的话题,说明目前尚无办一流大学,培养合格博士生的有效策略。

试想,若完全取消发表论文,那又凭什么去评价人才呢?有什么更好的评价体系吗?如何避免人际关系左右科学评价?质量考核无可行标准,只有唯SCI说话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反映的是若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恰恰是做科研的初衷出了问题。难道科学是因为压力产生的?

学位比科学重要,学校排名比潜心学问重要,今天比明天重要导致的急功近利,考核评价的数字化取代质量化带来的现实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博士生毕业前发不发论文不是实质问题,而如何评价博士生水平才是问题关键!导师,评审论文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才是真正的把关者,而不是交由期刊因子来评判!

期刊,因子评判也是一种不自信。以因子论人才也是一种不自信。缺乏判断力的表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17498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