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硕士生教育面临的矛盾和化解对策 精选

已有 23051 次阅读 2020-4-28 06:30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博主按:本文是我(马臻)所写,已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内部刊物《研究生教育论坛》2020年总第23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研究生教育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家需求。正如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接受《中国研究生》(2018年第2期)采访时所说,“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特别是与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总体上质量还不够高,发展还有较大空间。”

笔者认为,博士生群体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较难在学制内完成学业。而硕士生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完成学业和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本文讨论这种矛盾及化解对策。

一、提出问题

近年,考研人数和录取人数连年创新高,但很多本科毕业生的科研基础、英语水平、写作能力都不理想。进校读研后,很多学生还是像读本科一样上课、写作业,而没有及时调研文献、设计实验。

很多学生当初选择了“逃避式考研”,或者仅仅为了“镀金”而考研。进校读研后,他们想着在毕业后“转行”从事经管类工作,于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外出实习。

研究生写学位论文、提高论文质量,投入的时间越多越好。但找工作时,投简历、面试次数越多越好,实习经历越丰富越好。这就构成了矛盾。

博士生完成学业和找工作的矛盾相对还不突出。这是因为,学生决定考博,一般比学生决定读硕士更慎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也更集中,他们一般会去和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找工作也相对简单。然而,对于硕士生,这个矛盾突出。

导师既要担心学生能否毕业,又要担心学生能否找到工作,还要担心课题组的生存发展(需要不停地做科研、发表论文、申请科研项目),压力非常大。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上述问题是我们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的。为了解决问题,笔者从基层导师的视角,强调以下“关键词”。

1. 把握平衡、提高站位。我们应该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职业素养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且,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依据不仅仅是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也包括研究生就业率、学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研究生发展职业生涯,没有错。关键是,研究生要拿捏好完成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平衡,并提高站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科研、努力发展职业生涯,而不能成为那种只求混毕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 职业规划、职业精神。很多本科生不清楚读研是怎样一种体验,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硕士毕业后准备干什么,而是“随大流”考研。当他们成为研究生后,就发现做科研很难,从而对科研失去信心。很多研究生还缺乏职业精神,他们或是办事拖拉,或是顶撞导师,没有学会换位思考。笔者认为,要通过多种途径(职业生涯课程、讲座、参观实验室和企业、导师指导),增加本科生和硕士生对毕业去向和职业发展的认知,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

3. 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学生读本科时的专业基础决定了他们在读研期间能否顺利做出科研。专业基础不仅包括专业课成绩,还包括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学要狠抓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笔者接触了不少从本校直升上来的学生,发现他们科研素质高、科研成效好,原因就在于他们本科期间参加了学校和院系资助的科创项目,有些学生甚至在本科期间就发表了SCI论文。笔者还面向研究生,开设了“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课程,通过讲解论文撰写、作学术报告、时间管理、科研经验教训等方面内容,提高学生科研生存能力。

4. 心理辅导、困惑解除。研究生在学业、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方面常常会产生困惑。比如:有的学生做了一段时间科研,突然失去了积极性,原因是他认为“做这个课题没有实用价值”;有的同学还没有怎么开展科研,就一直纠结“读到研三时,是否能外出实习”;还有的学生在实验室和别的同学处不好关系。虽说这些都是成长的过程,但科研效率会被迷惘拉低。导师有责任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排除他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笔者就常对学生们说,毕业后“转行”没错,但现在还是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以后才有充足的时间实习、找工作。

5. 严格要求、师生投入。很多研究生都说“只要能毕业就行了”,有些导师也认为“想读博士的硕士生自然会努力,而对于想转行的学生,导师催得再紧也没有用”。笔者认为,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坚持,不能因为很多学生将来想从事和所学专业无关的经管类工作,而降低本专业培养的要求。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肯学、导师不肯花时间教。研究生需要认真做研究,提高时间利用率,而导师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指导研究生,对研究生既严格又关心。如果研究生和导师真的能各司其职,那么研究生教育质量自然会提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230499.html

上一篇:研究生在家看文献如何取得效果?
下一篇:读研要“使巧劲”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22 刘立 王从彦 汪啸 杨轶杰 张照研 张红光 梁洪泽 彭真明 刘全生 周忠浩 王崇臣 李东风 黄永义 司黎明 姚伟 刘铁 郁志勇 鲍海飞 舒红 杨顺华 高建国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