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大学教师也需要阶段性地评估自己【已发表】
2018-11-23 08:40
阅读:13787

2015120011302364504.jpg

近年来,全国高校根据教育部的工作安排,陆续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据悉,审核评估并非进行排名,而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重点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各高校如临大敌般迎接评估,盘家底、找亮点、补短板,并明确将来的工作思路。在笔者任职的复旦大学,笔者明显感受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气氛——建新大楼,翻新教学楼和教学实验室,梳理人才培养理念和措施。

近年来,全国高校还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要求,进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此项工作和研究生教育相关)。笔者认为,学校、院系层面的评估工作都能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对于相关工作,不能仅仅是学校和院系“忙得要死”,一线教师却作壁上观。大学教师也可以阶段性地对自己进行评估。

大学教师往往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需要备课、上课、申请科研项目、带研究生、开会、填各种表格,往往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完成,另一件事情又“飞”过来了。每天就是这样,跟着任务走,时间严重碎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日子过得很充实,很多任务也完成了,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称职”。

实际上,就像企业花了钱,年终需要统计花在哪里,大学教师也需要经常性地梳理和反思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进而采取改进行动。比如,有的青年教师刚入职后花了很多时间备课,也申请到了科研项目,年底考核也是合格的,但是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做实验,却不及时把实验结果整理成文发表,这就是问题。再比如,有的教师做着“短平快”的研究题目,光顾着发论文、保研究生毕业,但由于研究缺乏创新性,他以后申请科研项目会很困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思考还可以有许许多多——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和国家、学校的教育理念契合?自己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哪些提高?是否准备发表教学论文、写教材?自己的科研方向是否符合院系学科发展需求?自己有什么特长,使自己能在院系更好地立足?是能贡献高质量论文,是能成为教学名师,还是能申请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为主,还是走行政路线?年终考核算“工分”只看发表多少论文、获批多少项目、教过几门课、带了几名研究生之类“数字化”的东西,那么,自己是否还需要经常性地找研究生谈话,给他们解惑,让他们明理,号召他们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没有人强迫大学教师进行自我评估,但大学老师值得这么做。

首先,自我评估有利于工作和发展。人不能总是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人有反思,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加以改进。这不但有利于自己,还有利于所在院系形成合力。而如果大学教师没有反思,只是满足于“混到哪里算哪里”,不思进取,那么这不但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自我反思至少在笔者看来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它是自己和自己开展的一场心灵对话,是一次心灵回顾。经过这个过程,人的“血脉”也会畅通起来,看到自己现在在哪里,要往哪里去,怎样从“这里”到“那里”。但关键是,我们要有勇气把自己“撕”开,直面自己的惰性、拖延和短视,直面自己人性的弱点。

要做到“直面自己”很难,尤其在眼前工作已经很忙的情况下。但笔者还是认为,大学教师值得花一点时间,对自己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或者反思。这不是“一阵风”,而是一个长期的梳理、反思、更好前进的过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14772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