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都是人才计划的错 精选

已有 8755 次阅读 2009-10-26 09:4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海外学者在回国服务这件事情上的投机取巧,饶毅和王鸿飞各持己见。前者认为国内单位负工作不严谨之则,而海外学者也有投机取巧之陋。后者认为国内单位根本无心为科研和教学而引进,仅为获取国家财政而已,被人投其所好地骗了一遭也属活该。我同意饶毅所说的签订三方合同的做法可以减少这类骗局(只是一旦实施,大规模引进立马变成小规模个别引进)。但是我更支持王鸿飞的分析,并且进一步认为整个人才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大大落后于时代,从根本上造成了人才引进目的的异化,必然性地引起我们所诟病的一系列问题。

      人才计划错在哪里?首当其冲的是其远离科学,由官本位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必然造成的对科技人才评价的非科学化。由行政系统制定出若干一刀切的框框(如同人大代表选举的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学历等硬性规定),然后把学术评价变成一张又一张带有各类简单量化指标、便于行政系统操作的表格。被引进的人才将来要做什么?怎样去做?其意义和可行性如何?全然不在评价和考核之列。

      毫不逊色的另一个问题是各类人才计划由国家层面(或国家职能部门)作为任务性的工作布置和推行下来,“引进”本身便成了各个单位业绩考核的指标。为了完成任务、尽快优化自己的考核指标,各单位哪里顾得上人才引进带来的长期后续效果,先把人引进来,把引进的成绩报上去,把伴随着引进的国家财政资助拿过来再说。如此,国内引进单位和待引进人才的利益关系衍生出变异了的引进需求。国内单位一方面深知国家给的资助额还不足以排除海外学者放弃终身教职,回国服务可能面对的风险,同时自己却没有也不愿为了单位未来的发展赌一把的计划和资金。于是为了让人才尽快地进来,国内单位不得不在海外学者全职回国的问题上采取妥协的姿态。目的被异化了的妥协性安排便这样发生了。

      在官本位的管理体制尚难全面改观、南方科技大学成功的示范作用尚未成为事实之前,人才引进办法还有实质上改进的可能吗?我觉得应该把钱和责任相对平均地下放到用人单位,让能够使用和评价人才的作为和成果的用人单位负起责任。这样的单位其实是研究型大学的学院一级。目前中国的大学学院分得很细,到了所谓“一级学科”这一范围。一般来说,学院内基本上是内行。国家可以不计一个大学引进了多少人才,但关注其学术声誉的消长。大学同样可以不关注学院引进了什么人才,但通过校外或国外内行考核学院的学术实力的消长。如此,使引进单位在心态上由“尽量争取到国家资源”变为”尽量善用国家已经分配的资源“。至于引进具有全局影响力的海外大学者,由于人数很少,在操作上完全可以个别进行,无需一个大型计划。

      也许上述建议在实施上有诸多问题,但是国家财政相对平均地分配到需要引进高水平研究人才的单位,在效果上会好于资金走向善于包装炒作的单位。至少在当下可以立马省略一大批用于炒作的人和事。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单位资金的学术效果上领先其他基金项目的事实(引自一自然科学基金学部处长在一大学的讲话)为这一建议做了注脚。



聊聊“海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942-265073.html

上一篇:跨学科研究的精髓是科研思路而非组建大团队
下一篇:什么样的华人学者适合回国?
收藏 IP: 211.88.19.*| 热度|

19 李宇斌 艾云灿 向峥嵘 朱志敏 曹聪 吴飞鹏 赵美娣 李宁 吕喆 钱磊 关法春 苗元华 李志俊 李学宽 贾伟 侯振宇 gaorj lftkf tuanhui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